印度閱讀之旅14 回歸佛陀故鄉 文與圖/荷葉 |2014.03.24 語音朗讀 145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園區運河上可通行遊艇。圖/荷葉摩耶夫人廟前的眾人。圖/荷葉繞行園區。圖/荷葉 巴士載著大家進入尼泊爾境內,沿途一畦畦綠意搖曳著跟我們打招呼,灑掃過的農村街道烘托安詳田園氣息,與印度景觀大不相同,透過車窗抬頭望天,天光雲影照拂著不遠處那片吉祥芬芳之地,我們飛馳長空而來,藍毘尼園依舊好風日。 兩千六百年前,那個春末夏初月圓之日,惠風和暢,淨飯王妃摩耶夫人懷著喜悅心情,依當地風俗回娘家待產,途中在鬱鬱蔥蔥藍毘尼園停下來歇息,當她正想舉手攀一棵無憂樹枝時,太子順產出生,當時萬花展放、百鳥齊鳴,太子誕生後不久,不扶而立,站立之處湧出蓮花,行走七步之後口中說道:「這是我在人間最後的受生,我是人中最尊貴的覺者,為廣度救濟一切眾生才生在人間。」此時天空瀉下兩條似銀鍊淨水,為太子洗浴。 太子降誕的第五天,命名典禮隆重舉行,眾婆羅門學者齊聚商量,因太子誕生時具備一切祥瑞之相,所以就命名悉達多,那是「一切義成」的意思。 我們從大門牌樓搭三輪車,沿著一條筆直的運河進入景區,然後集合一處卸下鞋子,赤足走入草木扶疏清涼地。藍毘尼園已被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一九七八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尼泊爾政府的藍毗尼開發委員會,對聖園設計規畫宏偉「藍圖」。藍毗尼在一八九六年被重新發現以前,一直埋沒在森林中,今天我們到此能享受到一份難得的遠離塵囂的寧靜和清幽,需要感謝的人很多,首先魏晉時代高僧法顯及唐朝玄奘大師,皆曾到此遊歷,並記錄在《佛國記》、《大唐西域記》,對後世考古學者勘定現址幫助甚大。 一八九六年,尼泊爾西部城鎮的官員和德國著名考古學家在藍毗尼發現了阿育王石柱,石柱上面記載「天愛喜見王(即阿育王)登基二十年,親自到此朝拜,因此處乃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茲在此造馬像、立石柱為記」,並特諭藍毘尼村免除賦稅,僅繳收入的八分之一。 世人自此確認,也再度證實佛陀是歷史上存在的聖者,不是來無影去無蹤的神仙。原柱高約十三公尺,現存柱高約七點七米,已被尼泊爾考古部門用水泥封塗鐵圈保護起來,柱頭馬像已失,柱體有裂縫一道,似受到雷電劈擊所致。 園區座標是一座莊嚴典雅印度風格白色廟宇,新建的兩層方形建築將摩耶夫人廟遺址保護起來,廟宇內存放著一九九六年考古當局發掘出由阿育王於公元前二四八年所放置的一塊標誌石;等候進去參觀的隊伍大排長龍,因為大家相信這塊標誌石出土之處,正是佛陀誕生的真確地點。摩耶夫人廟前方有一泓清澈池水,據說是摩耶夫人產前沐浴之處,而且悉達多太子幼年時也曾在此淨身。我們的導遊多傑積極鼓勵團員照看如明鏡般水面,說是可以看到自己的未來,我想這並非聖園的教化意義所在,只是忘了問他,每年多次帶團來此,可曾照看到自己的未來遠景。 真正照見一切實相的是在此間作獅子吼的悉達多太子,聰穎的悉達多十二歲前便精通五明,也不留戀父王為他建造的四時宮殿,之後遊觀四城門,看到人生老病死苦,不禁興起慈悲救度的心,而決意棄俗修道。 於是半夜踰城,與五位釋迦族青年在苦行林中修苦行六年,忍受飢餓痛苦。之後意識到苦行之偏執,中道才是解脫之道,轉而前往菩提伽耶,坐於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慧觀四聖諦與十二緣起的流轉與還滅,終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成為佛陀。釋迦牟尼是後人對他的尊稱,「釋迦」是佛陀部族釋迦族的名稱,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意為「文」、「仁」、「寂默」,所以漢文翻譯又作「能仁寂默」、「釋迦文佛」等,釋迦牟尼可意譯為「來自釋迦族的聖者」。 我們在摩耶夫人廟前誦持《般若心經》,繞行園林稱念釋迦如來聖號,直至傍晚時分才依依不捨離開,步行前往巴士停靠區,由青翠潔淨、瑞應祥和的安穩處充實精神力,大家滿懷法喜稱讚得天時之利、氣溫適中,猜測大約攝氏十二度左右,領隊導遊回答是七度,可能此處較乾燥,迥異於台灣的溼冷。 前一篇文章 人間方塊 --沾光 下一篇文章 詩 求索 熱門新聞 01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2025.07.2902【閃文集】 喵聲的魔法2025.07.29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12025.07.2904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5全民閱讀博覽會 南華大學傳遞書香 共建修行沃土2025.07.2906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7【寶島踏查】 松園別館:從軍事到藝文2025.07.2908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9賴索托佛光人 捐贈物資送暖2025.07.2910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時食有味】酸甜人生果【十步芳草】我在,春天在【台語詩】女中路 茄苳老樹【獻給動物朋友的詩】荔枝乾的產地 也是蟲蟲大觀園【詩】吾愛吾鄉【我行遲遲】築起一座寂靜的神龕 作者其他文章在阿難菩提樹下佇立我們靜默繞塔 一匝又一匝印度閱讀之旅15--最後的叮囑印度閱讀之旅13 -- 一同朝聖印度閱讀之旅10 --鹿野苑 五比丘迎佛印度閱讀之旅8-- 第一座伽藍 竹林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