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閱讀之旅13 -- 一同朝聖

文與圖/荷葉 |2014.03.17
1679觀看次
字級
農村人家。圖/荷葉
牧草生活。圖/荷葉
朝聖長路的風景。圖/荷葉

清晨抵達國克拉布車站轉搭巴士,前往位於尼泊爾的佛陀誕生地藍毘尼園,五小時的車程,正好讓夥伴們齊聚,分享幾天來巡禮聖蹟的心情,雖然我們的「會議室」搖搖晃晃、空調不佳還常會緊急煞住,但絲毫無損於我們的法喜對話。

此次朝聖團員多來自教育界,有佛光會的台北教師、普門教師、台中教師、屏東教師分會,也有不少夫妻檔、母子檔、姐妹檔、師生檔。

許世在教授是陳秀桃老師大學時代的老師,三十年後在佛教聖地重續師生緣,學生對老師一如以往敬愛有加。我在遊覽車停靠的每一站,總會先下車對著一一下車的團員叮嚀:「小心!照顧腳下。」許教授也總會在下車後合掌對我說:「感謝法師帶我們來朝聖。」

李美雲老師曾任台視製作人,當初發掘沈春華主持的兒童節目《快樂小天使》,連續三年獲得新聞局評鑑為最優秀兒童節目之榮譽。此次美雲老師邀約忘年之交、美麗的天津姑娘李齊英,一起到印度朝聖,齊英一口台灣式的普通話,她說第一次到印度,沒想到印度農村如此落後,比較起來,大陸農村還是比較進步的。

浩爸爸簡志達居士與浩媽媽麗霞師姐,談起學佛與送子出家後,全心到道場擔任典座行堂義工,有機會回佛光山,只要在雲居樓外排班過堂,能看到獨生子莊嚴的法相,即使只是看側面一眼,也覺得心滿意足。我觀察到浩爸爸常會主動關照落單脫隊的團員,非常慈悲細心,不催促,有時拿著相機幫脫隊團員拍照,然後在前帶領,快步跟上隊伍。

劉鐘蓮師姐與就讀博士學位的兒子,象徵信仰傳承的母子檔羨煞許多人,一路對母親噓寒問暖、關懷備至,才五十歲出頭的鐘蓮說,「一同朝聖」是兒子送給她的生日禮物,也透露兩人在靈鷲山意見相左,兒子擔心媽媽日前腳部不適,便主動招呼人力轎夫送媽媽上靈山,媽媽認為好不容易來到靈山腳下,沒能三步一拜朝山,怎能還坐轎上山?

大夥說,這是一場幸福的辯論!

到印度巡禮佛教聖蹟,也是吳燈凱居士送給太太美鳳師姐的結婚紀念之旅,四年前自繁忙的金融業退休,吳居士想,終於可騰出時間陪太太旅遊,沒想到接任佛光會會長,從此全年無周六、日,今年剛卸任,立刻報名前來印度,吳居士說:「佛光會長不是人做的,是誰做的?」全車眾人大聲回答:「是菩薩做的!」賢伉儷滿心歡喜,美鳳師姐說:「佛國之旅殊勝難得,此生無憾矣。」

碧蘭老師的外孫比預產期提早幾天出生,所以她幫女兒做完月子後,安心快樂出遊。貴娟自督導長卸任,此趟旅程是送給自己的紀念之旅;燕雪的先生建議她十年後再來朝聖,此時應耐心等待印度各方面的長足進步,燕雪擔心十年後已邁向六十出頭,不敢保證那時候的體力與精神狀況,決定還是把握當下。姚陳孟秋與妹妹陳玉珍也自高雄結伴來朝聖。

印度的貧富差距之大,令人驚訝,旅途中,有許多不便,但這一群常周遊歐、美、澳的佛光人,有志一同地說:「以後有機會,我們還要再來朝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