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青國際主委林珈娸說,扶青團的魅力在能「與好人共事」,而讓她想一直付出的原因,則是所服務的孩子可以快樂長大。
沒加入扶青團前,林珈娸自認沒有實際的出力或花時間付出,加入扶青後,不論是帶小朋友彩繪,教他們做手工藝品或帶孩子到戶外走走,都願意從有限的時間中撥出空閒,因為可以看到她最喜歡的、孩子的滿足表情。
「對上班族來說,假日的休息真的很重要,但我們常常要起個大早,再花一整天的時間陪孩子。」可是她珍惜「與好人一起的共事時間」。她解釋,團裡都是好人,雖然各自對社團或人生有不一樣的想法,還是能交換意見、討論,「常常一個問題卡住了,找團員求救就會迎刃而解,所以我喜歡和他們相處。」服務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和小朋友一起搭遊覽車去認識大自然。小朋友從一開始的眼神冷漠、陌生,到主動找大哥哥、大姐姐聊天,從對義工的教學不理不睬到打開話匣子、搶著唱歌,這些轉變是衝擊汲汲於名利的「大人」的感動。
小朋友也不是沒有能力付出,在一次扶青辦社區活動上,林珈娸就注意到孩子們熱情的參加他們設計的關卡,一位小學六年級的男生還在活動結束後,主動跑過來幫忙收東西,「讓我窩心又意外。」
對了!扶輪還有個與眾不同的好處,林珈娸透露,扶輪社的長輩對青年提的計畫都很支持,有的還會直接撥予經費,讓年輕人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的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