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扶青團李韻慈 接納孩子的天馬行空 李祖翔 |2014.03.16 語音朗讀 217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2013年正式成立微笑開心帽粉絲團,2014是大頭包彩繪。 圖/李韻慈2013年正式成立微笑開心帽粉絲團,2014是大頭包彩繪。 圖/李韻慈「想幫小孩子,想讓大孩子幫助小孩子,也想讓小孩子回饋給大孩子。」對於助人的夢想,桃園扶輪青年服務團(簡稱扶青)秘書李韻慈想得很簡單。圖/李韻慈 李韻慈與插畫家afu共同創作的作品。 圖/李韻慈 偶然,她集眾緣、與數百孩子接心,讓孩子取得成就感,開啟創作泉源,更卸除受創心防,有人說:「哪怕是黑鴉鴉的彩繪,悲傷心情都會被釋放。」這是李韻慈的彩繪魔力。 「想幫小孩子,想讓大孩子幫助小孩子,也想讓小孩子回饋給大孩子。」對於助人的夢想,桃園扶輪青年服務團(簡稱扶青)秘書李韻慈想得很簡單。 就讀南華大學視覺藝術系四年級時,李韻慈確信畢業後不會走藝術的路,但是喜歡塗鴉的興趣總在生活中迸出創意火花,「我想送朋友獨一無二的生日禮物,嘗試彩繪帽子再送出去,收到的人都很喜歡,就開始畫帽子,也只有這件事是畢業後持續在做,而且與創作有關的。」 雖然她不常表達內心的想法,處事也有條理,卻不妨礙與生俱來的感性,「蒐集快樂」是她的小小夢想,想透過送出三百六十五頂彩繪微笑的開心帽,獲得好友的驚喜,滿足自己的快樂。然而快樂並不長久,想不出蒐集每一天的快樂後,意義何在?於是她將夢想做了一次修正:值得紀念的日子也可以送帽子。 為夢想找到延續意義 不過加入紀念日後還是找不到延續的快樂,「夢想出現了空白。」不知道上哪兒找創作的意義。工作後加入扶青、參與公益活動,一次育幼院的關懷,解開了迷惘。 李韻慈教育幼院孩子畫畫,萌生教孩子彩繪帽子就能創造微笑和快樂的念頭,只是,要把這個想法實現,內心很掙扎,不知道怎麼開口或讓朋友、父母支持,「所以我還是暫時擱置了計畫。」 二○一一年,李韻慈得知遊戲橘子關懷基金會有一項公益活動,若提案獲選,基金會可以動員整個團隊,幫助提案者想關懷的對象。當下她便想起了育幼院的孩子,呈交五十元購買白帽子和畫筆的企畫書,強調絕對超過五十元的價值,企畫雀屏中選,拿到了「好事創意獎」。一個微笑種子悄悄在她生命中萌芽。 隔年扶青團要到有後山之稱的新竹縣尖石鄉,幫梅花國小美化校園,老師覺得她的畫功不錯,鼓舞了她做好事的動力。她眼尖的發現校長就在旁邊,「該不該自告奮勇,說我願意免費來這裡教彩繪?」思忖片刻就鼓起勇氣詢問。校長說,山上孩子喜歡畫畫,對色彩特別靈敏,只可惜不會畫具體的圖形,師資缺很大,「我願意來喔!」她表示自己可以常常上山教孩子美學概念與繪圖技巧,隔天校方就來電,請她兒童節去教塗鴉。她跟公司請了假,跑到部落教一百二十七個孩子如何製作自己的禮物。 幫孩子引入師資培訓 她說:「六個班級,分上、下午教學,我最大的感想是:這也太累了吧!如果想擴大範圍教學,一個人做得來嗎?」意識到需要強大的幫手後,再次修正夢想,加進種子教師培訓的元素,也把想做這件事的念頭分享給扶青團,扶青協助她,送愛到更多育幼院去。 台北扶青團邀李韻慈北上分享故事,一位講師聽了她的故事,建議參加「法藍瓷讓想像飛公益提案支助計畫」,就這一個緣份,受到法藍瓷肯定,支助她造訪十所偏遠國小跟育幼院,培育一百一十名種子教師,可以教三百至五百位弱勢的孩子畫畫。 李韻慈的帽子彩繪創作,以「Q版自畫像」出發,她說這表示「先從學會畫自己(認識自己)」開始,之後再加進想送給誰,如給爸媽或老師的創意。她的教法受孩子青睞,因為能接受孩子的想像空間:「他們很棒,五官可以有各種造型,像外星人鼻、綠巨人浩克鼻、彌勒佛耳朵、史瑞克耳朵,會讓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是畢卡索。」 行公益夢想水到渠成 有人問,年輕人要打拼的,不應是為未來打算的財富嗎?何況帽子、顏料,哪一樣不需要花錢?耗時又虧錢,真的值得嗎?李韻慈說,換個角度想,認識的人愈多,等於是替未來創造合作的機會,「像我在學時就很喜歡插畫家a f u的作品,現在我竟然有和他一起創作的作品了!這個機會就是遊戲橘子給的。」她也鼓勵想為公益奉獻的人,可以朝不花錢、沒壓力及找人贊助的方向走。 能認識有志一同的夥伴,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去年扶青拜訪育幼院,認識了送可麗餅給孩子吃的公益團隊,想出了孩子吃可麗餅前的空檔,可以彩繪帽子的方案;今年初,扶青到桃園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教老憨兒畫帽子,與大孩子有合作基礎,三月九日桃園扶青發起的「熱血助公益」活動,他們就願意參與,將義賣所得,全數捐給伊甸基金會,讓弱勢的愛流動,不斷循環。 二○一三年,李韻慈正式在臉書上成立粉絲團,今年要做的「快樂大頭零錢包彩繪」,也獲得薰衣草森林第六屆的「夢,想飛計畫」。她難掩期待的透露,明年有機會擔任扶青團長,應該能幫助更多人、累積更多有意義的快樂。不容易表態的李韻慈,也要開誠布公的對扶青表態:「『如果我離開了,你怎麼辦?』這是我在扶青團中聽到最溫暖的話,或許很多人找不到自己要的,選擇離開,卻也有人體諒別人的辛苦而留下來,這是一種互相的革命情感,金錢買不到!」 小辭典 自一九八四年成立至今,扶青已有三十年歷史,全台扶輪青年約有兩千五百人。桃園扶青是國際扶輪社3500地區中的一團,有三十人。扶青幹部每年職務不同,採輪流擔任制,每年團長也由不同人擔任,因此服務方向、範圍與風格亦不盡相同。加入條件為十八歲以上、三十歲以下青年,年滿三十則從扶青「畢業」。 前一篇文章 國際主委林珈娸-- 做好事無後顧之憂 下一篇文章 團長邱美君-- enjoy有夥伴這件事 熱門新聞 01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2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3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4【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5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6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7【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8【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42025.05.0910【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歲末一役 公益團體拚了!新年小願望 愛心大眾能滿足林妏憶 以傾聽記錄生命用故事助人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