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妏憶 以傾聽記錄生命用故事助人

李祖翔 |2015.02.01
5705觀看次
字級
華山基金會機動人員林妏憶不只在服務過程中看到積存已久、亟需被改變的問題,還培養傾聽技巧,記錄生命故事,用之助人!圖/林妏憶、張家瑜、華山基金會
掌心上的佛心是林妏憶祈福療癒長輩心情的好辦法。圖/林妏憶、張家瑜、華山基金會
化療長輩的頭上有林妏憶以曼陀羅圖案替代頭髮,悲觀不見了。圖/林妏憶、張家瑜、華山基金會
送年菜不只是一頓溫飽,還有更多意義。圖/林妏憶、張家瑜、華山基金會
過年前,想幫奶奶泡泡腳,奶奶卻不想麻煩我們,只好謊稱要考試、得找人練習,奶奶才接受。奶奶慈祥的望著義工,於是我拍了這個畫面(如圖)。圖/林妏憶、張家瑜、華山基金會
你能想像台北市住著什麼樣的老人嗎?」華山基金會文山社區愛心天使站站長張家瑜,投入公益領域不到四年,已有深刻感觸,「過年時,竟有住信義區的奶奶,為了止饑,在地上撿剩菜吃!」長輩到底面臨何種處境?張家瑜必須去了解。圖/林妏憶、張家瑜、華山基金會
張家瑜(右一)與義工夥伴一起服務老人,創造彼此回憶。圖/林妏憶、張家瑜、華山基金會
送年菜不只是一頓溫飽,還有更多意義。圖/林妏憶、張家瑜、華山基金會

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華山基金會機動人員林妏憶不只在服務過程中看到積存已久、亟需被改變的問題,還培養傾聽技巧,記錄生命故事,用之助人!

處困境 要讓兒女知道

「親子關係未良善建立」是她觀察到的問題之一,「許多長輩不想讓孩子知道自己生病了。」她說,父母為孩子付出一輩子,卻忘了給孩子付出的機會,例如年老父母不願告訴孩子自己的處境,「但有些事現在不讓他們知道,將來可能會有恨。」

林妏憶舉一位兒子在菲律賓開餐廳的長輩為例,勸說後,長輩忍不住跟兒子說自己生病了,兒子立刻結束事業,返台照顧,可見再大的事業都比不過父母的養育之恩。

還有位阿嬤,每逢下雨,都要除積水,家具泡水發霉不說,掃的也很喘,而弄好房子需要一筆經費,社工得知阿嬤的女兒在美國事業有成,或許能協助解決,阿嬤卻婉拒告知女兒,因為女兒時常寄生活費回來,不想額外麻煩她。與里長協商後,輾轉讓女兒知道這裡的情形,一回來,不只解決了媽媽的難處,還把社區漏雨的問題一併解決,讓阿嬤很開心。

雖然也有兒子都在美國的九旬夫妻,當醫生說需要住院開刀時,希望看到孩子在身邊,孩子卻從電話那頭說:「我們都有工作,哪可能回去!你們儘管去開,多少錢都寄過去。」聽了很失落,但林妏憶說,父母都要學會堅強。聽到這個故事的人也該思考栽培孩子的意義。

除禁忌 悲觀情緒不再

「死亡禁忌」是林妏憶積極打破的第二個觀念,她用說故事的方法,讓老人更重視身後事。

「我服務過一對夫妻,過去都是老先生照顧有精神障礙的妻子,先生走的時候什麼都沒交代,奶奶不斷拉我的手說,幫她把保險箱裡的戒指和金子領出來,但沒有人知道保險箱存在哪個銀行,結果就不了了知。」許多長輩聽了這個真實故事,會開始準備應辦事宜了。

一位九十多歲的阿公聽完故事,第二次林妏憶再訪視,門一打開,阿公就問:「妳覺得我火葬好、還是土葬好?」讓她大吃一驚,現在長輩面對死亡都不再恐懼,禁忌一點也不覺得可怕了。

而討論死亡好處多多,其中一個優點就是能知道長輩內心的想法!

「生病會產生負面情緒,像長期臥床的人,通常會有自殺傾向和憂鬱症,出外散步,甚至要求外勞直接把他們推到河裡,但我覺得可以用其他方法給老人點一下,對死亡有新的看法。」林妏憶強調,一樣是生病,有的人可以活得很樂觀。

林妏憶在華山服務十四年,喜歡聽長輩說過往,也一一為他們記錄,所以故事很多,「例如有位念佛的八十歲奶奶,我第一次去服務就被她嚇到,她說她的往生被已經放好位置了,遺照也洗好,甚至跟子孫講好未來想樹葬,我覺得奶奶好棒喔!開心得常和其他長輩分享。」她進一步說,其實不用時常勸長輩怎麼做,只要他們願意聽,就會思考,不再悲觀。

愛老人 有心就不會難

很多人覺得老人難相處,林妏憶卻很懂長輩心,「會哄小孩,就會哄老人!」肯去了解,就不會覺得難,所以即使她服務的老人什麼類型都有,包括失智,卻沒有一種是她認為不好互動的。

當老人太過依賴,情感太重,會跑到工作站找工作人員聊天,或不斷叨念:「我好痛、我要去看醫生、我水龍頭壞了、我要聊天、陪我!」電話猶如索命連環call,林妏憶也有應對方法,她說,這時得告訴長輩,事有先後緩急,工作人員不能被「綁架」。不過,一個人住真的比較寂寞,她呼籲大眾有心、有空就來當義工,關懷的方式很多,探視、送禮、物資轉贈、捐款等,只要能力所及即可。

最近她又多了一樣法寶:印度彩繪。在為人祈福的同時,忽然想到,運用在長輩身上應該會有不錯的結果,「結果他們好喜歡!」她在長輩手上畫蓮花,代表佛祖陪伴,化解悲傷情緒,有位信奉基督教的長輩,生病想不開,一直鬧脾氣,但現在手上多了一只上帝的眼睛和十字架就不哭了。

「這應該算療癒性引導吧?」還有位阿嬤因為做化療,頭髮掉光,很難過,無法走出去和人互動,林妏憶在她頭上畫了曼陀羅的圖形,阿嬤開心地說,明天可以去嚇醫生,說她長頭髮了。

服務長輩是林妏憶的興趣,也因此做出成就,不僅讓自己變年輕,還成為收藏故事的人,她幽默的說:「為了能做更多事,環境不會容許我老太快。」

天使站長張家瑜 在老人生命的尾聲 創造溫暖

「你能想像台北市住著什麼樣的老人嗎?」華山基金會文山社區愛心天使站站長張家瑜,投入公益領域不到四年,已有深刻感觸,「過年時,竟有住信義區的奶奶,為了止饑,在地上撿剩菜吃!」長輩到底面臨何種處境?張家瑜必須去了解。

事情發生在前年,民眾通報信義區一位奶奶,大過年的,在地上撿廚餘,經社工了解得知,奶奶有兒子,卻經商失敗、不在身邊。無人撫養奶奶,兼之有房產,政府認定為一般戶,每月只有三千五百元的補助金,靠苦撐過日子。年前奶奶跌倒,就醫補助不夠用,每月的水電費更讓生活入不敷出的奶奶不堪負荷,由於肚子實在太餓,只好去市場撿……。

療癒系奶奶振奮人心

長輩為了避免孩子淪為不孝子,會幫他們找各種理由,掩蓋自己沒有被好好照顧的事實,雖然長輩處境讓人心疼,但他們的堅強發人省思,更該被傳誦!

令張家瑜感觸很深的長輩,是七十六歲患有腦性麻痺的蔡奶奶。「蔡奶奶是全臥床的狀態,沒有辦法開門,所以義工都有她的鑰匙,方便去探望。」蔡奶奶的世界只有兩三坪大,床上開了洞,可以如廁,義工曾想,為什麼無法自理的人不住機構?原來還有隱情。

奶奶本有家人,不算獨居,二十六年前中風,手足照顧得備感壓力,一有情緒就打她,「每次家人外出返家,聽到腳步聲,奶奶就會嚇得躲起來。」最後奶奶逃出去,住進安置中低收入戶的平宅。「這段往事奶奶不輕易提起,很感謝基金會的關懷,讓她活到現在。奶奶還將我們三節和過年關懷的禮金省下、回捐,希望幫助和她一樣處境的人。」

蔡奶奶是張家瑜擁有的一個「光明故事」,每有企業家感慨生活不快樂,她就建議去探望蔡奶奶,「每個看過她的人都發現,奶奶身體的殘缺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但她獨立、不怨天尤人,甚至笑容滿面的接待大家,是很有療癒作用的長輩!」

被人記住是最大期盼

對七年級生張家瑜來說,長輩是她學習人生經驗與態度的好榜樣,儘管她出身於隔代教養家庭、常與老人相處,但她還是不厭煩地與老人相處,聽長輩說話。

有位奶奶對她說:「年紀這麼大了,不缺物質,也不想要優渥的生活,而是希望被人記得。」讓她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發現自己在長輩臨終前,創造了一段屬於彼此之間的回憶,「他會記住我,我也會記住他。」所以工作讓她有了使命感和成就感,覺得自己在做對的事。

有次她和義工送年菜到奶奶家,奶奶沒回應,鄰居都擔心奶奶會出事,最後警察和消防人員都來了,還考慮要不要破門而入,費了一番功夫,奶奶竟然自己走出來,原來是睡得太沉了。

奶奶問:「他們(警察和消防)是誰?」張家瑜腦筋動很快,立刻說:「妳太可愛了,大家都來拜年!」奶奶特別開心,然後義工幫奶奶洗澡,陪她吃飯,再扶到床上就寢,本來說好下次要帶吹風機給奶奶,讓頭髮更乾淨,奶奶卻安詳的離開了。

儘管不捨,張家瑜也感到欣慰,因為每見一次面、關心一位老人家,就會感受到自己在生命的尾聲,給了對方很大的溫暖。

透過服務看老年面貌

四年來,張家瑜感觸變化最大的,就是沒人陪著說話的獨居長輩,退化速度特別快,而一般人都以為台北的老人家晚年不會孤單,或者物質生活是富足的,她卻知道,很多長輩被列在灰色地帶,膝下有子女不假,但不在身邊,雖有房產,也徒自限制了政府補助,真的窮得只剩下房子。

「一位爺爺常說兒子有來看他,隔壁奶奶卻爆料:根本沒有人來過。」因此即使是首善之都,長輩處境依舊需要重視。

而台灣人傾向幫助可以成長、發展的孩子,行將就木的老人相對淪為弱勢,她鼓勵年輕人加入行善行列!「雖然平時很難想像老了會如何,但長輩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透過服務,可以告訴我們如何面對老年生活。」此外,年關將近,全台有兩萬名老人需要年菜,目前還差四千份,她也期盼大眾幫忙,愛心電話:(○二)二九三六七○二二。

小乖乖與老奶奶的回憶

親愛的奶奶,我會永遠記得妳,相信妳也會記得我們的。

記得第一次和奶奶認識,我穿了一條「刷破牛仔褲」,奶奶緊張的說:「女孩子別穿破褲子,奶奶幫妳補一補。」

每次帶義工去看奶奶,奶奶總漾著滿臉笑容,對著我們說:「小乖乖,妳們來啦。」我們送年菜、粽子、月餅給奶奶,奶奶一手接著,就對我們說:「妳們有沒有吃飽,一起吃。」

後來奶奶跌倒了,身體迅速退化,從坐在門口微笑看著我們,變成長期躺在床上,愈來愈瘦,腦袋也愈來愈不清楚。

記得我握著奶奶骨瘦如柴的手,說:「妳要記得吃飯啊,那麼瘦,義工會怪我沒把妳照顧好的。」奶奶瞪大眼睛說:「好,我會吃,不讓妳被罵。」奶奶變得跟小孩一樣。

過年前,想幫奶奶泡泡腳,奶奶卻不想麻煩我們,只好謊稱要考試、得找人練習,奶奶才接受。奶奶慈祥的望著義工,於是我拍了這個畫面。

沒多久,奶奶安詳的長眠了。

我們是她的臨時孫子,她也是我們最親愛的奶奶。閉上眼睛,耳朵還迴盪著奶奶叫我們小乖乖,稱讚我們好有愛心的聲音;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和哪位長輩說再見,所以愛要及時,愛老人更要即時。

(節錄自張家瑜提供的文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