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學 原來這麼有趣

杜晴惠 |2014.03.09
3684觀看次
字級
 圖為模擬情境照片,感謝 萬勝文理補習張燕青老師。 圖/邱麗玥、杜晴惠
 直到現在他仍不用手機、用 筆書寫,文章用資料夾分類。圖/邱麗玥、杜晴惠
 多年來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數學,黃敏晃教學之餘,寫作、出版不輟。圖/邱麗玥、杜晴惠

 「用太高的標準,嚴格的訓練,反而打擊到學生學數學的信心。」黃敏晃說,自己身為台大數學系老師,他的一雙兒女也曾經在國中升高中時害怕過數學、想逃避數學,後來經過不斷鼓勵與引導,到了大學聯考就有了亮眼成績單,「每個孩子開竅的時間都不一樣。最重要的是不能放棄,一旦懂了數學的原理原則,就會變得很簡單」。

 民國六十四年和八十年兩度接受教育部委託,主持國民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並參與國立編譯館數學教科用書編輯小組的黃敏晃,一九九八年從台大退休之後,數學之路從未停歇,「我常說我這一輩子是販賣數學求生活」。多年來除了在課堂上講學,還編寫各級學校教科書、一般生活數學書,「都是為了要宣傳數學的好處」,他說,但最困難的,還是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對數學完全沒感覺

 「許多學生都討厭數學,這一點,我們當老師的責無旁貸,應該虛心檢討。」他說,數學的本質太過抽象,講究邏輯推理,是學生不喜歡數學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一般人認為只要會加減乘除就行,長大之後毫無功用,何必學數學。

 事實上,從個人理財,到國家的人口統計、選舉等等公共事務都需要數學來服務,才能制定政策,尤其在現代生活裡,數學應用廣泛,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德國數學家高斯(F r i d e r i c u s G a u s s)就稱數學為「科學之母」。儘管如此,由於升學壓力,學習科目繁多,許多孩子無暇思考「學習」這檔事,對數學自然「沒感覺」,更遑論對數學有興趣。

 「其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甚至連外婆上市場買菜的事,都能寫成數學故事。」至今已經出版十本數學科普書的黃敏晃說,帶有故事的事物,容易令人記住、引用、轉述。他在《生活數學故事》一書中,舉自己小時候跟著外婆上市場買菜的往事,說明數學在生活中自然的存在。他說外婆「心算」超強,買任何東西只要知道斤兩單價,馬上能算出自己要付多少錢,小販的任何動作,都逃不過她的法眼,「古代老百姓沒受什麼教育,故不知制式的乘、除法,但買賣交易有計算需要,才發明此法(以斤兩計的民俗算法)。」

 期望老師調整教法

 近幾年,他和一些退休的中小學數學老師組成「8N+1」團隊,每兩周見面一次,聚會的內容就是如何幫助中小學生學好數學,像是有老師卡在某種題目上,大夥就幫忙一起想該如何教,學生才會理解,或是設計一些有趣的遊戲、魔術,還到大台北地區的中小學、數學才藝班親自實驗教學,證明確實受學生歡迎,或能幫助學生引發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等,就這樣,三年下來的聚會內容變成了三本書的素材:《資優數學的星光大道─玩弄數學問題》、《另類數學教室》和《生活數學故事》,也都順利出版。

 他將這些書籍的第一讀者設定在「老師」,「如果老師願意調整教法和習慣,才有機會啟發孩子的才能」,黃敏晃說。他很清楚,或許效果不如預期,「他們曾經拿我寫過的文章,給學校老師讀,並要求把文章中的材料,改寫成學習單。結果是吃力不討好,最後常以提供事先準備好的學習單收場。」黃敏晃在《另類數學教室》的自序寫道。但無論如何,他願意盡自己的一分心繼續為數學教育而努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