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學 原來這麼有趣 杜晴惠 |2014.03.09 語音朗讀 368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為模擬情境照片,感謝 萬勝文理補習張燕青老師。 圖/邱麗玥、杜晴惠 直到現在他仍不用手機、用 筆書寫,文章用資料夾分類。圖/邱麗玥、杜晴惠 多年來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數學,黃敏晃教學之餘,寫作、出版不輟。圖/邱麗玥、杜晴惠 「用太高的標準,嚴格的訓練,反而打擊到學生學數學的信心。」黃敏晃說,自己身為台大數學系老師,他的一雙兒女也曾經在國中升高中時害怕過數學、想逃避數學,後來經過不斷鼓勵與引導,到了大學聯考就有了亮眼成績單,「每個孩子開竅的時間都不一樣。最重要的是不能放棄,一旦懂了數學的原理原則,就會變得很簡單」。 民國六十四年和八十年兩度接受教育部委託,主持國民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並參與國立編譯館數學教科用書編輯小組的黃敏晃,一九九八年從台大退休之後,數學之路從未停歇,「我常說我這一輩子是販賣數學求生活」。多年來除了在課堂上講學,還編寫各級學校教科書、一般生活數學書,「都是為了要宣傳數學的好處」,他說,但最困難的,還是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對數學完全沒感覺 「許多學生都討厭數學,這一點,我們當老師的責無旁貸,應該虛心檢討。」他說,數學的本質太過抽象,講究邏輯推理,是學生不喜歡數學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一般人認為只要會加減乘除就行,長大之後毫無功用,何必學數學。 事實上,從個人理財,到國家的人口統計、選舉等等公共事務都需要數學來服務,才能制定政策,尤其在現代生活裡,數學應用廣泛,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德國數學家高斯(F r i d e r i c u s G a u s s)就稱數學為「科學之母」。儘管如此,由於升學壓力,學習科目繁多,許多孩子無暇思考「學習」這檔事,對數學自然「沒感覺」,更遑論對數學有興趣。 「其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甚至連外婆上市場買菜的事,都能寫成數學故事。」至今已經出版十本數學科普書的黃敏晃說,帶有故事的事物,容易令人記住、引用、轉述。他在《生活數學故事》一書中,舉自己小時候跟著外婆上市場買菜的往事,說明數學在生活中自然的存在。他說外婆「心算」超強,買任何東西只要知道斤兩單價,馬上能算出自己要付多少錢,小販的任何動作,都逃不過她的法眼,「古代老百姓沒受什麼教育,故不知制式的乘、除法,但買賣交易有計算需要,才發明此法(以斤兩計的民俗算法)。」 期望老師調整教法 近幾年,他和一些退休的中小學數學老師組成「8N+1」團隊,每兩周見面一次,聚會的內容就是如何幫助中小學生學好數學,像是有老師卡在某種題目上,大夥就幫忙一起想該如何教,學生才會理解,或是設計一些有趣的遊戲、魔術,還到大台北地區的中小學、數學才藝班親自實驗教學,證明確實受學生歡迎,或能幫助學生引發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等,就這樣,三年下來的聚會內容變成了三本書的素材:《資優數學的星光大道─玩弄數學問題》、《另類數學教室》和《生活數學故事》,也都順利出版。 他將這些書籍的第一讀者設定在「老師」,「如果老師願意調整教法和習慣,才有機會啟發孩子的才能」,黃敏晃說。他很清楚,或許效果不如預期,「他們曾經拿我寫過的文章,給學校老師讀,並要求把文章中的材料,改寫成學習單。結果是吃力不討好,最後常以提供事先準備好的學習單收場。」黃敏晃在《另類數學教室》的自序寫道。但無論如何,他願意盡自己的一分心繼續為數學教育而努力。 前一篇文章 主│題│書│介 下一篇文章 愛書人手札 藝術有數學 看懂無窮大師艾雪 熱門新聞 01【詩】追光者2025.09.0802【詩】蠟燭2025.09.1203【視覺DJ】礁石間的驚喜2025.09.0704【論愛談情】AA制 是平等還是計較?2025.09.0905南天寺供僧 願平安幸福照五洲2025.09.0806非漢語系協會創會法師 訪瑞典佛光山2025.09.0807【閃文集】從情書到文學的永恆之花2025.09.0908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⑳2025.09.0709新青安鬆綁 房市台中熱高雄冷2025.09.0710【純植生活】甜蜜長果桑 化身毛毛蟲的驚喜2025.09.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精選書摘】《人生得遇蘇東坡》 放過自己 才是人生最大智慧【深頁凝視】《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 沖印年代的光與影【書市隨筆】《江河旋律》 王鼎鈞 百歲華語散文大師【瀾光筆記】《虎靈寓言》 傷痕氏族的誕生【精選書摘】《健康到最後》找出「做得到」的健康建議【圖文閱讀】《融化在夕陽裡》領悟時光流逝與感動 作者其他文章【寫書人】 蔡詩芸 用漫畫記錄校園點滴【寫書人】 鄧惠文 緊握人生選擇權《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閱讀作家】張曼娟 自在做個溫柔氣派的大人《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 自己》【寫書人】 阮光民 書寫柑仔店的記憶 《用九柑仔店》院線片《北極上學趣》這樣的教育我們不要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方洪波 常保清明 未來趨勢看得更透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