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學力與學歷

 |2014.02.17
3119觀看次
字級

 一位台灣大學醫學院毒理學碩士,自畢業後一直擔任研究助理,工作不穩定,決定報考清潔員;面臨重大轉職,她說不擔心世俗眼光。新聞報導說:「當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碰上行行出狀元…」,標題是「英雄不怕出身低」,讓人「錯覺」清潔員是「英雄」,毒理學碩士「出身低」。

 學測成績日前公布,有兩百九十五人滿級分,創下新高,許多志在台大醫科的考生將「滿級分落榜」。諷刺的是,台大醫科在職場竟變成出身低,行行出狀元的常識變成對台大醫科的「勸退聲」,再次點出升學迷思。

 去年美國調查,失業率最高的學位是建築、藝術和人文,最低的是醫療、農業和自然資源。這項調查結果與實際情形或有出入。職場對美術碩士(MFA)的需求已超過企管碩士(MBA)。美國有三千八百萬名創意工作者,占總工作人口的三成;英國估計,十五年內,創意產業的年產值將達六兆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動力。

 醫療學位失業率的確低,美國甚至面臨嚴重的醫生短缺,預估二○二○年將不足九萬多人。台大這位碩士的問題在於,同屬醫療學位,毒理學是否職缺較少?

 找不到理想工作有無個人因素?譬如未必對醫療有興趣,只因台大醫科的光環耀眼,擠入較冷門的醫療系所。

 重新重視技職教育,近年的討論多以德國為例,殊不知澳洲不遑多讓。澳洲面積為台灣兩百一十四倍,人口比台灣略少,全國僅三十九所大學,一半名列世界四百大名校,可見大學在精不在多。此外,澳洲七成中學畢業生選擇就讀技職體系,全國技職學校約五千所,不論刷油漆、鋪磁磚、寵物美容、水電工、清潔工、屠夫都有開設專業課程,畢業生平均年薪約台幣一百六十萬,比大學畢業高。

 台灣長期失業者出現高學歷化趨勢、年輕化趨勢。博士賣雞排、當台鐵道班工的新聞曾喧騰一時,毒理學碩士報考清潔員也證明台大醫科不是「金招牌」。阿基師名揚台灣,使廚藝系變得熱門,但廚藝需不需要讀四年大學?會不會分散政府的教育資源?貧弱家庭的孩子會不會更無機會出頭?

 大學錄取率近百分之百,仍有家長高喊升學壓力大,這是因大學文憑貶值,且大眾、企業仍輕視技職體系,家長仍要求孩子擠入原本的「正牌大學」。政府啟動退場機制,也是從技職類私校開始,反將社會並不需要的大學合併擴大。

 傳統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根深柢固,但不限學歷的鼎泰豐洗碗工起薪三萬二,遠高於二十二K的大學畢業生,報考者眾多,也不乏碩士,可見升學時堅持的萬般皆下品,在面臨失業、低薪的壓力下,碩博士也不得不低頭,承認行行出狀元。

 追求學歷的虛榮心,扭曲了就職觀念。當美容美髮、園藝成為大學的科系,頂著學位帽,就有不願屈就的心理壓力,因此有園藝系畢業生因多次求職不成,喪失信心而成為怯於工作的「怯志者」,最後自殺。大學是否職業訓練所、學用落差問題要更認真思索。藍領不等於低下,白領未必高尚、高薪。認清自己的興趣與專長,讀對學校,花費必要的求學年限,做到「英雄」不怕「出身低」,不必擔心世俗眼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