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教育部微調高中歷史課綱,引發支持與反對兩派人士的論戰。無獨有偶,日本也因極右派人士一再發言否認南京大屠殺等二戰犯行,引起國際側目與日本國內有識之士的憤怒。這兩個事件都反映出同一個心態:曲解甚至否認歷史,令人遺憾。
教育部這次微調高中歷史課綱,主要是針對日本侵華部分的用語,例如,「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本慰安婦部分,增加「被迫」二字;新課綱也增加日本殖民政府對台灣人民經濟與土地的剝奪與侵害。這樣的修正,主要是因為原有課綱對日本侵華過度美化,不符史實。豈知,微調之舉卻引起綠營人士反對,甚至要求監察院調查教育部,並揚言對教育部長蔣偉寧提起訴訟。
在首先發難的台南市長賴清德主張下,綠營執政的六縣市府宣布,將抵制新課綱的實施。稍知歷史的人都知道,日本以異族身分、從一八九五年到一九四五年實施殖民統治,過去的歷史教科書根據課綱,稱那段時期為「日治時期」,含有承認日本擁有台灣主權,是對歷史的誤解,現改為「日據時期」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才是回歸史實。
新課綱微調的部分,同時把「二二八事件」由「說明」提升為「重點」,這符合綠營一貫的主張,應不反對。在綠營人士提出的教育部五大不當中,所謂違反程序、違反從下而上、違反重要性認知等,都屬程序問題且沒有具體定義,更顯得綠營政治人物與其支持者的反對,其實名不正言不順。
同樣的,日本政府一再淡化、否認南京大屠殺的存在,將「侵略中國」改為「進出中國」,並且放入教科書中。最近其公共電視台NHK高層人士又對慰安婦的惡行發出不當評論,認為這是戰爭中任何國家都會有的行為,不算什麼。
這種無恥言論,不但顯露了其蔑視人道人權的心態,也是對當時被強徵的慰安婦及其家人的再次心靈傷害。
日本軍隊在二戰中的暴行,經過國際法庭審判認定,其最高統帥東條英機並且因此被判絞刑。這是國際公認的史實;日本極右翼人士及主戰派的言論與心態無異是和全世界的價值認知對抗,不智至極。
相對於另一個二戰發起國的德國,德國已經公開對受害國道歉,日本政府的掩飾、否認之舉,令人心寒,也凸顯了日本政府的不知反省與抹殺歷史的逆舉。
二戰是人類歷史與文明上的恥辱,導正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正視歷史後,深刻的自我反省,承認與導正。不論是國內反對教育部微調歷史課綱者或是日本軍國主義支持者,都應該了解一個基本原則:歷史是建立國民對國家認同的重要元素、是民族的共同記憶,也是人民建構自我認同及價值觀的重要因素。對歷史的曲解與否認,無疑是同時推翻了前述基本原則的存在,將國不成國、民不成民,無以立足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