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誕期間許多人會互贈禮物表達對他人的愛意和感謝。根據調查,多數人期待收到的禮物是數位三C商品,如智慧手機、平板或手提電腦、電子遊樂器等。這些數位禮物是時髦方便的好物,但你可曾想到,對你的生活,它可能是個祝福,但對地球而言,卻是一種負擔。
數位商品為現代生活上帶來種種便利,改變現代人生活的型態。當拆開數位商品,各種不同材質,複雜精密的線路,零件拼裝組件,就能完成功能強大的通訊、上網、運算、遙控、導航等多元功能,不得不令人讚嘆。這是前人難以想像的。
這些零件和線路原材料的獲得,從採礦、提煉,運送、加工、成為半成品,都需使用非常多種的資源。在生產過程中,從產品設計、生產、包裝、配運到銷售,每一個階段都需耗費許多人力、天然資源、能源和造成汙染才能完成。
以電腦和手機中使用的晶片為例,矽晶片的稀土原料和相關原料的取得,均屬稀有,且取得不易,再經過台積電製成晶圓、日月光完成封測、鴻海組裝到完成成品,經由空運台灣、透過貨運物流運到三C賣場,最後才到消費者手上;這是一個複雜的產銷過程,中間需要驚人的資源、水和碳消耗。
而e產品的消費趨勢是不斷的流行化,各大生產者每季、每月積極推陳出新,推出外型、規格和功能上的產品,讓消費者不得不喜新厭舊。產品保固期愈來愈短,從過去一般的兩年,縮短為一年,消費者用壞就丟,因為修理費用要比買新的高。產品的使用壽命也愈來愈越短,過去機械式的機器不容易故障,若有故障,更換零件即可再用,現在的電子產品內部線路細若毛髮,受潮或過熱即故障,只得拋棄,再購買新品。
對e產品的印象都是光鮮亮麗的新裝,但這些產品一旦成為廢棄物,回收循環是一個大問題。如果原物掩埋,內部的金屬物質不易分解,會汙染土壤和水質。如果焚化,會產生戴奧辛造成空氣汙染,而重金屬融化若回收不完全,更可能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e廢物的回收需要高技術和設備,處理成本高。但這屬於消費後的末端,生產者不會計入其生產成本,消費者既已用完棄置,也不會關心,成本完全外部化遺留給全社會承擔。
年終是感恩惜福的季節,為了表達愛心而贈禮,本是愛護周遭的人,疼惜你所有的一切;但是泛濫的e產品所造成的e廢物,則為生態環境造成傷害。惜物是愛護地球應有的態度,但e產品的消費趨勢,在不知不覺中,讓社會養成過度消費的習慣。減少e廢物,就是珍惜生態環境,愛護地球,也請珍惜你的e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