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仲由 耕耘一畝福田 芝琳 |2013.11.09 語音朗讀 412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賴仲由將傳統果園打造成孩子的自然教室,帶領孩子在花田遊賞。圖/曾石南 台灣儘管工商業發達,農業仍然是社會中重要的產業。人只要活在這世間,就離不開「生產、生態、生活」範疇,因此,家住彰化縣大村鄉的賴仲由,把自家農場當作是一畝福田,努力用心耕耘,想為人們留下生活需求滿足後的心靈故鄉,自己也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圖學童來到園區體驗親自採果的樂趣,賴仲由為他們實地解說。圖/曾石南 在「黃金隧道」中體驗採果樂。圖/曾石南 白頭翁鳥類生態。圖/賴仲由 喜愛拍照的賴仲由,將拍攝的照片做為自然教材,圖為翠鳥。圖/賴仲由 台灣儘管工商業發達,農業仍然是社會中重要的產業。人只要活在這世間,就離不開「生產、生態、生活」範疇,因此,家住彰化縣大村鄉的賴仲由,把自家農場當作是一畝福田,努力用心耕耘,想為人們留下生活需求滿足後的心靈故鄉,自己也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堅守傳承四代果園 四○、五○年代,彰化縣大村鄉的多數農民都是以生產椪柑及柳橙為主,所生產的柑橘,正是赫赫有名的「員林椪柑」,名聲響震全台,據說還是日本皇室御用水果美食。知名的員林籍歌手黃三元,更以此創作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員林椪柑〉:「員林是椪柑的出名地,無論是男女老幼大家攏知影,我就是出生在農村,椪柑出名的鄉里……。」 然而,到了一九六○年代末期,部分因外銷市場滑落,且果樹間感染一種柑橘致命的「黃龍病」,使得果農紛紛放棄柑桔果樹,改種新興的葡萄果樹,作為經濟收入來源。尤其在政府加入WTO後,台灣的農業經營型態面臨必須轉型,才能有生存發展空間。 近年來,彰化縣政府就一直努力推展精緻農業,朝向休閒、教育、觀光的方向邁進,現今已有具體成效。跟隨農業發展腳步的大村鄉,多數農民紛紛栽種葡萄果樹,唯獨賴仲由經營的「劍門生態花果園」,卻是果農之中的一個異數,依舊維持種植柑橘類水果。 賴仲由不僅為創始於一九二三年、家傳四代的柑橘園,找到新的出路和方向,更將柑橘發揮得淋漓盡致,結合行政院農委會提出的「三生有幸」——生產、生態、生活的休閒農業發展政策,運用果園裡的生態資源,經營出生態豐富、且具多樣功能的教育農園,他想為一般民眾提供一處「寓教於樂」,讓人增長農業生態知識,體驗農家生活甘苦,且能快樂歡笑的園地。 從種柑橘到作教育 繞過蜿蜒的產業道路,來到被一大片農田包圍著的劍門生態花果園,這座專業的柑橘生態園區,現在除了栽種柳橙外,還生產椪柑、金棗、金桔、茂谷柑、美人柑及葡萄柚等柑橘類水果。當初面臨WTO壓力,別人是棄柑桔、種葡萄,賴仲由卻朝多樣化與精緻化發展,建立多品種柑橘周年性生產體系,將小部分農地,規畫作為學習教育區,教育區內設有簡易蝴蝶網室、兩棲類網室、家禽網室、水生植物生態網室,以及上課教室、休憩區等設施。 賴仲由是家中獨子,和其他鄉下孩子一樣,成長後在父母雙親的期望下,到繁華大都市闖蕩,原本從事工商事務機器的行銷,業績表現非常亮麗。一九九七年間,他眼見台灣加入WTO後,父親擔心農業經營會受到挫傷,為體恤年事已高的父親,常年農耕辛苦操勞,不忍他晚年受此打擊,決定放棄優渥的待遇,返鄉接手經營農場。 他將工作中學到的行銷專長,運用在父親的柑橘園裡,為感恩祖父德澤,他以祖父的名字(名雲龍,字劍門),將農場命名為「劍門生態花果園」,象徵「吃果子拜樹頭」的飲水思源精神;再用父親的名字,把主要產品的柳橙,命名為「柏培柳橙」,台語念起來就像「薄皮柳丁」,用來加深消費者對產品的印象。 除此之外,為強化個人在相關農業的知識及解說技巧,賴仲由陸續參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與相關單位所辦理的有機栽培、生物農業、柑橘專業栽培、有機栽培土壤維護、農業策略聯盟品管圈、休閒農場生態體驗解說、永續農場經營與管理等相關講習訓練,不僅提升個人的專業知識及經營能力,還推動「有錢大家賺,有飯大家吃」的行動,串聯周邊休閒農業的旅遊景點,建立成大村鄉的休閒觀光帶,並建立異業策略聯盟組織,獲得農業、旅遊業界的肯定,證明台灣的農業,只要用心努力經營,還是前景可期。他謙虛說,經營「劍門」希望雙贏,也就是「客人賺到知識,農民賺到尊嚴」,藉由人與人的互動,耕耘出一畝畝智慧福田,一方面保留土地的喘息空間,自己也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魔法變出柑橘聯合國 賴仲由說,農民在農業生產是專家,如果將自己所生產的農產品,用心研發得更加精緻化、多樣化、特色化,讓客人可以享受到當地特有的人文風味及質感,也是一種幸福與快樂。 在網路行銷普遍的今天,賴仲由仍不考慮架設網站,他仍然相信口碑才是最好的行銷利器,唯有將最好的品質及服務提供給顧客,才能夠永續經營。更何況,虛擬的網路無法取代遊客親自來到果園,親手採摘好吃的水果的經驗。他說,許多遊客在柑橘園區裡聽完詳細解說,觀察到珍貴的生態景觀,看到蝴蝶、青蛙、甲蟲、螢火蟲、鳥類等,才赫然發現簡單一棵柳橙樹的背後,竟然蘊藏著豐富有趣的知識。 顛覆「橘化為枳」成語 古典《晏子春秋》中宴嬰以「橘子生長在淮南地方就是橘子,若是移種到淮北,就只能生出又酸又乾的枳。」來暗喻人因環境而變壞,橘和枳雖葉子相似,但因環境不同,味道有很大的差別。但在賴仲由的農園裡,不只鳥類、昆蟲、蛙類等陸水空三棲生態資源豐富,光是柑橘類就栽種二十多種。 不僅如此,柑橘的栽種還可變戲法,因為柑橘在生物分類上,屬於芸香科柑橘屬,這些植物都要靠嫁接,才能長出果實。賴仲由運用果樹的嫁接技術,在一株廣東檸檬果樹的砧木上,可以嫁接不同的柑橘品種,生產柳橙、金桔、橘子,成為一株「柑橘聯合國」,新鮮有趣的創意,顛覆小朋友在課本上所學到的「橘化為枳」成語,增添田園樂趣。 園區中他還設計了一條由柳橙樹塑造而成、吉祥幸運的「黃金隧道」,當冬季柳橙成熟時期,一粒粒金黃色的柳橙,映照在夕陽下,金碧輝煌,美不勝收,口耳相傳下,吸引許多新人前來拍攝婚紗照,甚至有許多新人到柳橙隧道拍照後,將近三分之二的比例,第一胎都生到了男寶寶! 用鏡頭推廣生態觀 賴仲由從日常觀察中獲得樂趣,一開始他想利用照相機,將大自然給予的感動記錄下來,他就近尋訪到彰化縣籍的國際攝影名家江村雄學習攝影。江村雄被他的熱忱所感動,除提供免費教學,且毫無保留傾囊相授,有時還親自到農園來現場指導。 江村雄告訴賴仲由,拍照時,切記把握兩大重點,一是好的照片,百分之八十由內容決定,要讓照片上的畫面,自己會說故事,另一就是由光影對白,堆疊出感動。 由於受到江村雄的啟發與鼓勵,賴仲由不只將攝影作品投寄參加國內攝影大賽,還遠征德國、奧地利、羅馬尼亞、印度、澳洲等國,作品屢獲佳績,在二○○三年間,先後獲得六十多次大小獎項,作品具有相當的攝影水準。 記錄農村之美 用相機記錄生態前,賴仲由其實是為完整記錄柑橘類的生長過程,隨身攜帶著照相機,在拍攝病蟲危害的畫面時,也拍到許多美麗珍貴的生態照片,尤其是芸香科的果樹,不僅是多種蝴蝶(如無尾鳳蝶、大鳳蝶、玉帶鳳蝶等)幼蟲的最愛,更吸引許多鳥類棲息其中。透過照相機的銳利鏡頭,賴仲由拍下牠們精采多姿的生活畫面,也不知不覺累積記錄了豐富多樣的生態演進過程。 作品得獎後,他並不嚮往當個攝影名家,反而運用攝影專長,繼續紀錄農村生態之美,並將攝影作品作為生態解說的教材,結合產學,辦理農村戶外教學體驗,讓劍門生態花果園增添寓教於樂的意義,一年入園達三千六百人次。 他的這份用心與努力,讓果園在二○○四年,獲選為彰化縣十大經典深度旅遊行程地點,因為他想將農村生態的重要性推廣周知的精神值得嘉許,多年來努力耕耘,隔年(二○○五年)他個人也榮獲「神農獎」,這個屬於農業界的最高肯定。 前一篇文章 楊雅棠從工作中享受福分 下一篇文章 台灣癌症之母--彭汪嘉康繼續守護國人健康 熱門新聞 01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2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3【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4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5味覺圖有謬誤2025.07.3106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7【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8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09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10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王國權三代同心守護一畝田保留珍貴自然資產蘇慕容 有機 讓更多生命擁有幸福顏志文 人生勇於嘗試 樂在音樂布施陳維滄 人生下半場 追尋藝文夢 彎腰樂當環保義工 作者其他文章原民樂活基因 阿力曼 重回舊部落 找回老祖先智慧 黃德森30年萱草路有機才能樂活 兩年試驗 種出健康金針 朱進郎打造田園夢 生態農場 恆春在地傳奇 吳仲常搶救老樹 營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