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山 一趟巧克力生命之旅 周朝 |2013.10.26 語音朗讀 1677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可可為富經濟效益的新興作物。 圖/曾石南 可可為富經濟效益的新興作物。 圖/曾石南 林碧山 圖/曾石南 林碧山解說巧克力製造過程。 圖/曾石南國產優質可可豆。 圖/曾石南 在台灣,巧克力商品隨處可見,新興的巧克力工坊時髦又時尚,但絕大多數都是進口貨,或是業者進口巧克力磚,再配製出各式口味的巧克力。 在純樸農業縣的屏東縣,予人保守印象的六堆客家村莊裡,近年出現一個剛開始萌芽的浪漫產業,一位海外歸國華人林碧山(Freddy Lin),循著電影《濃情巧克力》的腳步,打造了一座巧克力工廠,為寧靜鄉間增添熱鬧氣氛。 檳榔樹發揮另類功能 豔麗的陽光,照耀著屏東大武山下遼闊的平原,孕育出一棵棵結實纍纍的可可樹。就在萬巒鄉著名「豬腳街」附近的道路旁,隨著林碧山帶領解說的腳步,參觀他的可可果園,體驗他人生下半場的巧克力之旅,這趟旅程也揭開台灣巧克力傳奇的第一頁。 走進可可果園,一眼望去綠蔭連綿的可可林,夾雜著稀疏的檳榔樹。林碧山解釋,這片可可果園的前身,就是高聳林立的檳榔園,但是栽種可可樹,並不需要將檳榔樹完全剷除,因為羽葉茂盛的檳榔樹,雖在台灣聲名狼藉,卻能發揮另類功能,剛好幫助可可樹遮陽擋風。 林碧山說,可可樹在屏東平原的氣候條件下,以實生苗開始栽種,經過修剪和用心培植管理,大多數種類的可可樹,會在兩、三年後,即可開始開花結果。如果予以最好呵護,一些樹種甚至在第三、四年後,就有很好的收成。 為照顧父母回到台灣 過去長達三十年的時間,林碧山住在美國加州南部的洛杉磯,從事觀光旅館服務業,為了照顧年邁雙親,於二○○六年五月,結束旅館事業回到自己出生的故鄉——萬巒鄉。 在萬巒鄉,他看到附近周邊的農地,幾乎都是種植檳榔樹,不僅農民收入不穩定,檳榔的買賣價格,大多被中、大盤商所掌控,農民只能在出貨後,才會被告知檳榔的收購價格。況且,台灣地區宣導口腔癌逐漸見成效,嚼食檳榔的消費人口,已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多年前,屏東縣萬巒、內埔地區,有聰明的農民想出,為增加農產經濟收益,在檳榔樹下種植咖啡樹,與檳榔樹共生共存,生產所謂的「檳榔咖啡」,也曾風行一時,但林碧山想種的不是咖啡樹,而是可可樹。 自七、八年前,他開始研究試種適合台灣南部氣候生長,更富有經濟效益的新興作物——「可可樹」,他發現可可樹種苗在幼苗成長時期,亟須在半遮陰的環境下,才能健康快速地成長,而檳榔樹茂盛的遮蔭,剛好提供可可樹種苗成長時最佳的庇護場所,因此,「期望能將原本較為薄弱的檳榔產業轉型,充分利用原有的農地,開發出新型態的農業種植經驗,進而發展出一套新的農業經濟模式。」他說,還可以鼓勵年輕人能返鄉創業,利用自家既有的農地,種植高經濟價值的可可樹。 吃到自種自製巧克力 剛開始,林碧山還是台灣、美國兩頭忙,為準備回台灣預先舖路,於是,他先在自有的檳榔園裡,從馬來西亞引進可可樹種苗,嘗試經營可可樹種苗的培育工作,同時,也在園區內種植許多可可樹。目前,在可可園裡,已有好幾棵可可樹,整棵樹上結滿纍纍果實,並開始採收可可果。 回到台灣後,林碧山為籌備成立可可莊園,又遠從美國夏威夷,進口一整套專門製造巧克力的機器設備,設立「Cocosun巧克力工廠」,開始生產純手工、純天然「台灣在地的巧克力」。 林碧山表示,或許是因為人身在國外,多年前就對可可樹產生興趣,並著手觀察研究,一直想把可可產業帶入農村,希望民眾能吃得到真正在地栽種製成的巧克力。 經過多年來努力奔走及說明,現在終於有農民願意合作,開始在檳榔園種植可可樹,目前,已經發苗種植的面積有十甲多,約種植四千多棵可可樹,未來的理想目標,是希望能推廣達到二十甲。 黑金產業在地發展 可可樹,亦稱為「天堂之樹」,台灣自一九二二年開始,就從印尼爪哇輸入種子試種,在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熱帶植物園)、屏東農專(今屏東科技大學)、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溫室等地,均有種植可可樹。如今,在林碧山克服栽培生產及加工技術後,可可樹已經成為屏東縣的新興作物,這是在地農民辛勤耕耘及產業創新的成果。 林碧山說,「其實可可樹並不難種,屏東縣的氣候及環境非常適合,早在二十多年前,鄰近不遠的南州鄉,就已經有人種植成功,只是當時因後製加工過程受阻,銷售通路有問題,以及相關生產製造的機器設備,也還不夠成熟,而無法順利推廣。」 今年七月間,隨著巧克力觀光工廠正式營運,並相繼籌組成立「萬巒鄉特用作物產銷班第二班(可可產銷班)」,為他的「可可夢想」踏出第一步。 這幾年,林碧山不斷到國外取經,訂做符合國內標準機器,以及聘請馬來西亞的巧克力師傅來台指導,所製作的巧克力品質,足可媲美國際水準,技術成熟已不成問題。 他碰到較為麻煩的問題,還是在地生產可可豆的來源不足,因此,林碧山極力鼓勵農民檳榔樹轉作可可樹,莊園還提供優良的可可樹苗木,共同推廣萬巒鄉的可可產業,改善農民的經濟收益。 「可可豆在國際的期貨價格,平均一公斤在新台幣一百元左右,並維持穩定的價格走勢。」林碧山指出,如果以每一分地種植四十五至五十棵可可樹苗,待三年半長大成樹後,即可開始結果收成而言,每年每棵可以生產一百五十公斤的可可豆(需曬乾),估計每一分地每年至少有五萬元的收益。 林碧山說,「農民栽種所生產的可可豆,巧克力工廠採取期貨價格收購,農民不用擔心種出來的可可豆沒人要,也希望藉此可逐漸取代檳榔樹,成為農村的新興作物。」 犧牲利潤 鼓勵後進 從國外的栽培紀錄上來看,可可樹的果實是一年兩收,但在台灣的屏東平原地區,每年三至十二月間,卻可以連續採收多次,最令人興奮的紀錄,是在同一棵可可樹上,一次可以採收七十五顆可可果,且最大的可可果,重量可達約一公斤。 為了推廣台灣可可產業發展,林碧山寧願犧牲一些微薄的利潤,也要盡力鼓勵有熱情、有幹勁的年輕人,一起來參與這項高經濟價值產業,為可可產業在台灣打下堅實穩固的基礎,將舊產業順利轉型成新型態的「黑金產業」農業經濟模式。 林碧山經營的可可莊園,目前是全台第一家巧克力觀光工廠,而他開放參觀工廠是為推廣種植可可樹,從鮮嫩的可可豆苗、可可樹、可可果(莢),到可可豆發酵、烘焙、去殼、碾碎、研磨、精粹、成型過程,參觀民眾可撫摸可可苗及豆莢,看到不同階段成長過程,聞到可可豆烤烘時飄來的陣陣香氣,直到製作成香滑可口的巧克力,體驗最完整的巧克力夢幻之旅。 可可樹的果實,稱為「可可果」,外觀長橢圓形,很像似木瓜,表面具有隆起稜線,並具疣狀凸起,初期呈青綠色,成熟後變成橙黃色或鮮紅色。每一個果實的重量,大約是二百五十公克至一公斤左右。果實依品種及成熟度不同,顏色有黃、橘、紅褐、紫色等。可可果的外殼厚實,大約有一公分厚,其果肉為白色,且滑溜,味道甜美。 成熟的可可果實,用刀、彎刀或棍棒剖開果實的果皮,包覆在果肉內,約含有三十至五十顆種子,也就是用來製造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林碧山栽種可可樹,今年已進入第八個年頭。目前,栽種一甲地一年的收成,約有一噸的可可豆。由於可可樹產量最大時機,是在樹齡十二至十三年時,因此,屆時可可豆的產量,將會十分可觀。 前一篇文章 作家簡媜責任完了 人生至樂 下一篇文章 楊雅棠從工作中享受福分 熱門新聞 01中秋草地音樂會 祈願世界和平2025.10.0702秋節送暖 佛光人進光復祝福2025.10.0903拚日能源自給自足 高市力挺核能2025.10.070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師與禪詩 6-52025.10.0705三好校園化身賑災物資中心 菲師生協助包裝2025.10.0906西藏珠峰突降暴雪 傳近千人受困2025.10.0707新馬寺佛光普照 大馬民眾慶中秋2025.10.0708曼城佛光山贈圖典 愛丁堡大學典藏2025.10.0709光復鄉重災區4校 今全面復課2025.10.0710川普警告哈瑪斯 堅持掌權將被消滅2025.10.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王國權三代同心守護一畝田保留珍貴自然資產蘇慕容 有機 讓更多生命擁有幸福顏志文 人生勇於嘗試 樂在音樂布施陳維滄 人生下半場 追尋藝文夢 彎腰樂當環保義工 作者其他文章魯文印 擺夷料理 炒熱人間仙境 火把節 現團結 原民樂活基因 包金茂 從咖啡找夢想與傳承 黃良僖 人生轉彎 機電老闆種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