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正視食品安全問題

 |2013.10.22
4516觀看次
字級

縱使政府一再宣示將加強食品安全和標示的管理,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提高罰則,仍無法遏止不良廠商摻偽作假的行為。虛偽標示食品內容物或摻加有害物質於食品內的案件仍不時發生,且看不到政府宣示的效果,讓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產生了高度的焦慮。

令消費者感到不安的是這些摻偽作假的行為似乎已成為某些行業的常態,以進口廉價米混充國產米的「山水米」廠老闆就宣稱「兩年內被查獲十八次,我們又不是最嚴重的」,這次發生的大統食用油及稍早發生的「胖達人」等事件,也都傳出「又不是只有我們這樣做」的辯解。可見類似的事件不但不是偶發的失誤,而且有可能是普遍的刻意行為。

從市場監督的機制來看,知名廠商為了永續經營,通常比較愛惜其商譽,所提供的產品品質也較值得信賴。但令人訝異的是,在歷次事件中都有知名大廠濫用消費者對其品牌的信任而大肆斂財,究竟是經營者的短視,抑或是該行業的陋習已讓正派經營者沒有空間,這是國人應共同正視的問題。

五年前中國發生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搞得社會惶惶不安。民眾對當地生產的奶粉失去信心,只好轉用進口奶粉。民眾出國還大肆購買嬰兒奶粉,蔚為奇觀;還引起香港政府頒布限購令。當時還有很多國人批評中國的食品管理政策及人心的貪婪。曾幾何時,台灣的食品安全事件竟然也搞得烽火連天,讓消費者失去信心。

日前歐盟也公布十大詐欺食品,列名其中的橄欖油、有機食品、蜂蜜、茶、果汁等,也都是國內常見的標示不實的食品。

或許有人認為如果食品基本上是安全的,只是用不實的標示來提高售價、詐取財物,其行為還不至於太惡質,但其欺騙消費者的心態與摻偽作假是一致的,不能容許其存在。

鑑於食安事件層出不窮,總統在九月初邀集食品業者舉行食品安全座談,總統也承認以政府相關單位現有的人力、物力,不足以涵蓋到每一個消費者關心的層面,還必須仰賴業者的自律和民間的監督。社會上也有人提出改善建議,建議政府增強食品管理的公權力及提高相關的罰則,要求業者建立食品的生產履歷制、落實產品內容物標示。

這些建議對於原本就刻意摻偽作假的業者而言,再多的限制、規定都無法規範其貪婪的心。就如同總統所呼籲的,民間、消費者也應負起食品安全的把關責任,「胖達人香精麵包」的揭發,就是來自香港一位音樂家的功勞。因為他的警覺,才遏止胖達人繼續摻偽作假的招數。另以大賣場陳列食用油的櫃子為例,已經很難看到真正的「花生油」,充斥的都是「花生風味調和油」,其實就是「假」花生油;消費者應該要明辨其差異,才不會買到不適合的產品。

我們沒辦法期待政府對食品安全管理的效率,更不可能完全相信食品供應廠商;消費者只希望有一個能吃得安心的環境;切盼政府、企業、消費者共同正視這個問題,認真杜絕種種巧取豪奪的貪圖暴利行為,還消費者一個食品安全的公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