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廢除操行成績的商榷

 |2013.09.26
2066觀看次
字級

台灣師範大學從本學期開始廢除操行成績。理由是操行缺乏客觀的評分標準,易流於形式,也希望廢除之後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但台大、交大、世新等大學都認為操行成績應該保留。德育是教育的根本;師資搖籃的師範大學,德育更應是所有學科的重中之重,師大的這一革新政策值得商榷。

自民國創立以來,國民政府的教育體制中自始就有操行成績這一項,行之逾百年,不只是因為教育的本質在培養崇高的人格,而道德更是中華文化中最重要的精神,失去了道德的元素,中華文化幾乎沒有特色可言。傳統教育,自唐宋元明時代的書院,到清朝、民初的私塾,沒有不重視道德教育的。

道德教育和操行成績未必畫上等號,但操行成績是德育的一個象徵;如果學校不再要求學生的操行成績,學生的德育將無從考核,而學生也不會再重視道德教育,其結果會如何不問可知。教育是要引領學生往正途上走,操行成績的目的就是防止學生走上道德的歧路。

台師大之所以決定廢止操行成績,依照該校副校長和學務長的說法是,分數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品行,而操行成績沒有客觀標準,缺乏信度與效度,「依規定,操行成績不及格,學生直接被退學,但從來沒有人因為操行成績不及格被退學過」。我們要質疑的是操行成績固然沒有客觀的標準,但不能因噎廢食;沒有學生因操行被退學不代表操行成績無用,而設操行成績的目的不在退學。

操行成績不像其他學科有一個標準答案,既然德育是如此重要,就必須有一個評比的規則,有的是用分數評比,有的是用等級,不論如何還是有一個準則,至於評比的方式則很難客觀,就像認定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一樣,無法用一個概括的標準衡量。但學校應該盡可能讓這項評比做到更客觀合理的地步,而不是因為無法客觀,所以要廢止。

學校是教育場所,教育就是要培養正確的人生觀、陶冶高尚的品格,如果學校都不重視品格教育,交給學生去自律,那還要學校教什麼?培養一些沒有品德的專家?就像愛因斯坦所說的「專家不過是訓練有素的狗」,古人早有言「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失去了道德規範,人和禽獸有何差別?

台師大的校訓是在第三任校長劉真的時候設定的,「誠正勤樸」這四個字,哪一個和品格無關?誠是不虛偽、不欺妄;正是不偏私、不枉曲;勤是不怠惰、不因循;樸是不奢糜、不浮華。這四個字就可以作為衡量操行成績的標準。學校要老師打操行成績就是要老師多和學生接觸、多關心學生。現在師生關係疏離,老師對學生不了解,不像過去師徒之間亦師亦友或是情同父子,對學生多一分了解,打出來的成績自然多一分客觀。台師大的作法不過是規避為人師的責任而已。

道德教育始終是我國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操行成績是一個最起碼又最不得已的評比標準,沒有了操行成績,學生的行為將以何為準繩?其他學校如果說要廢除操行成績還情有可原,以培養師資為職志的台師大說要廢除操行成績,令人心中充滿疑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