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很多人常說「人才難得」,從國家到社會的大小團體,都希望徵求「人才」。然而,要求人才,先要看我們有「識才」嗎?有「用才」嗎?能識才、用才,才會有人才。
什麼是人才?茲有「八義」提供參考:
一、有計畫而又能執行的人:在佛教而言,就是要「行解並重」,所謂「知行合一」,才能成為「福慧雙修」的人才。
二、有信用而又懂因緣的人:「信用」為本,「因緣」為助;有本有助,自然能相得益彰,就會發揮人才的力量了。
三、有身教而又有魅力的人:外在的身教俱全,內在的影響力自然發揮;能內外一如,還怕不是人才嗎?
四、有專業而又肯發心的人:「專業」使他具有了基本的能力,「發心」讓他有了發展的動力;有能力又有動力,兩相配合,他就是一個人才。
五、有服務而又有熱忱的人:「服務」是利人,「熱忱」是自利;具有利他、利己的精神與力量,怎麼不是人才?
六、有才華而又肯助人的人:有「才華」是他的本錢,肯「助人」是他肯結人緣;資本具足,人緣又豐富,怎麼不成為人才呢?
七、有創意而又有恆心的人:「創意」是求新,不墨守成規,站在時代的前端,不斷更新;「恆心」,就是有持久力。一個具備恆心、毅力,而又不斷求新、求變、求進步的人,事業上能有這種人領導,何患無成?
八、有人望而又肯行善的人:有「人望」,這是道德、行儀,為人所知;肯得「行善」,這是普利社會大眾的慈心悲願。既然已「眾望所歸」,又能再行善事,這種人還不算是人才嗎?
其實「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有好的機會、好的場所、好的因緣,給予信任、給予授權、給予鼓勵、給予資本,再加上具備以上「人才」的條件,還怕不能有所發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