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學院以生動的教學方式啟發學子。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日前,佛光山叢林學院舉行114學年度第一學期的開學典禮,本學期有來自16個國家地區的新生,其中有9位碩博士生。全院共160位叢林學子,在佛前發願:從於今日入學求法,不忘初心,明心見性,成就菩提。
從服務中學習成長
學生們分享暑期實習心得。首先,感恩常住與學院的用心栽培,以及院長、師兄長、學長們在院內承擔所有事務,使令得以安心學習。其次從住持與師兄長對義工的真誠關懷中,深刻感受到慈悲的力量,提醒自己「欲作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修行路上,在服務大眾的過程中互相成就,即能在佛道上一同成長。
站在第一線面對信眾,學生們深刻感受到大眾的需求,進而激勵自己在學養上需再向上提升,方能給予相對應的關懷與協助。感謝過程中師兄長的提攜,讓學生們相信,只要願意承擔、發心,不論身處哪個崗位都能茁壯成長;把握每一刻精進學習,就是「正精進」。學生們也因此發願,要像一塊海綿,不斷吸收善美事物,發心為大眾服務奉獻,便能真正利益更多大眾。
行解並重深植道心
為了幫助新生融入叢林生活,建立正確的修學方向,學院安排豐富的課程,包含認識星雲大師、佛光山開山因緣、人間佛教思想、經典研讀與修持實踐,以及巡山禮聖,期能讓新生深植道心,啟發修道願景。
在經典課程中,老師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義理,落實生活實踐,如《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與〈勸發菩提心文〉,開啟佛子的信心與菩提心,體會到經典不再是高深莫測的哲學,而是能夠落實於日常修行的指南。
而在「認識佛光山」、「我所看見的師父」、「傳燈」讀書會以及「人間佛教慈悲觀」課程,增進同學們對佛光山宗風與星雲大師的認識,從中了解大師創建道場的悲願及佛光山發展歷程,進而認識人間佛教的核心精神;從大師的行誼中受到激勵,堅定修行、服務眾生的道心。
「學佛修行的意義」、「禪修指導」和「禮懺修持」課程,引領新生將修行落實於日常,更有信心面對未來的菩提道業。
【學生心得】
相互成就 共同成長
從海外回來的我,剛開始還不適應學院裡的作息,透過老師和學長的關心協助,讓我在團體生活中慢慢體會到,修行並非單打獨鬥,而是於彼此支持、互相成就中成長。(趙婉杏‧美國)
自利利他 不忘初心
老師以生動的方式啟發我們,從思惟法義到契入經文重點,深刻體會到菩提心的重要。修道不只是為自己,而是要以利他為目標,未來在面對困難時,要能提起自己的初心與目標,不輕易放棄。(張芸熙‧台灣)
以願導行 光明在望
過去的我常有很多的願望,但因沒有實踐而終究無法成就。透過叢林學院的課程,我明白了發願的前提必須要有目標,有了目標就有方向;有了方向就會找到方法,而方法就是實踐,讓我對未來充滿希望。(林曦彤‧澳門)
承師願行 利益群生
在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深受星雲大師的悲心弘願所感動,此次回到總本山,更加體會到大師如何以「給」的精神創建道場、弘揚佛法,讓我對學佛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我要效法大師的身教,立願成為能利益眾生的人。(曹承芳‧印尼)
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07-6561921 轉 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