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選民為安倍政府的表現按了一個大大的讚。讓自民黨在國會改選中獲得壓倒性的勝利,拿下參議院的多數,解除長久以來參、眾兩院分屬不同黨派控制的「扭曲國會」現象。
這是安倍晉三個人的逆轉勝,如果安倍沒有捲土重來,重任首相,日本國民記得的安倍將會是一個軟弱的世家子弟,無識人之明,無決斷力,沒有政績,讓自民黨輸掉參議院多數席次,稱病閃辭首相職務的人。
安倍第二次擔任首相,與第一次判若兩人,不管外界看不看好他的政綱和政策,安倍展現了強力而明確的方向感和領導力。為了振興長期困惑日本的「停滯世代」經濟,他提出了前所未見的主張和做法,被稱為「安倍經濟學」。
安倍經濟學的主要策略,包括所謂的三支箭:第一支箭是「擴張貨幣」,為了剌激民眾消費,活絡經濟,安倍政府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每年百分之二的通貨膨脹為目標恢復經濟活力。同時日圓大幅貶值,提高日本產品外銷競爭力,以剌激出口。為了貫徹他激烈的貨幣政策,不惜修改日本銀行法,撤換不能配合政策方向的日本銀行行長。第二支箭是「擴大財政支出」,以政府支出帶動經濟動能,讓日本經濟脫離停滯的泥淖。第三支箭是「結構調整」,包括農業、勞動和財稅制度的改革。
安倍在國家政策上採取保守的民族主義,他主張日本有權參拜靖國神社、修憲改變不得設置軍隊的規定、堅持對釣島與其他鄰國有爭議的島嶼的主權,主張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主張提高消費稅和重啟福島核災後關閉的核電廠,提供電力結束電力短縮的狀態。
安倍激烈的藥方已初見成效,日圓貶值近二成,股市和外銷都明顯成長。但是安倍並不是自己悶著頭往前衝,為了解決龐大的預算赤字和債務問題,安倍政府原先擬調高消費稅率,但是考慮美國聯準會貨幣寬鬆政策可能調整的國際變動和國內經濟數據表現,增稅之議暫時先觀察擱置。
安倍打破了過去二十年來,十四位首相有如走馬燈似的不斷換人,對日本「消失的二十年」拿不出辦法的沈悶局面。安倍的政策或有爭議,但安倍經濟學的效應正逐漸擴展到政治、社會等領域。安倍展現的決斷力、執行力、領導力,這對群性的日本社會是一個重要帶頭的力量。國會改選是安倍試煉的第一關,未來仍有許多考驗橫在面前,安倍目前是一位強勢的領導者,但是否能成為一位扭轉日本命運的首相,仍有待觀察。
日本安倍經驗對台灣是重要的參考。安倍的首任政績也是一蹋糊塗,但是第二任卻脫胎換骨,可見事在人為。連任的馬總統如果能堅定信念,拿出完整的治國理念和可行的政策,確實地進行全國對話溝通,將其政策有效地執行,當能擺脫現在無效率的施政泥淖。領導力,決策力、執行力,對任何國家領導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