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神舟十號」太空船發射升空,三名太空人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預計在太空停留十五天。雖然神舟十號已經是大陸第五次載人太空任務,仍吸引大批民眾前來圍觀。距離基地最近的嘉峪關機場,近幾天都機位大爆滿。
由於航天城內的旅館數量有限,部分旅客甚至住在近三百公里外的酒泉市區。住在三百公里外,就好比台北發射火箭,住到高雄去,可見大陸面積之廣。
酒泉當地旅行社甚至推出「看神舟十號發射之旅」,索價高達八百元人民幣,並且不含餐費。大陸媒體詢問業者,可以離發射點多近?業者先表示五至十公里,記者嫌太遠之後,又改口表示可以接近到三公里。
「神十」有哪些特點?
神舟十號是中國「神舟」系列太空船之一,也是中國第五艘載人太空船。與神九相比,神十有哪些特點?
神九是實現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突破,神十則是為以後開展太空實驗室的研究和太空站的建設,奠定天地往返的運輸系統。神十將首次進行繞飛對接,因為太空站可能有多個對接口,飛行器要從多個方向對接,需要對飛行器繞飛進行考核。
神十的任務包括(一)為天宮一號提供人員和物資運輸服務。(二)考核太空人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三)進行太空操作工效研究,開展太空科學實驗、航空器在軌維修試驗。
根據初步計畫,神舟十號將在太空飛行十五天,是太空船在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與天宮一號進行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太空人進入天宮實驗艙,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科學實驗,並首次舉辦青少年太空科學講座等科普教育。
中國載人太空任務是解決天地往返運輸問題,再往後是建造合同運營太空站,以便人類長期在太空軌道上生存的。
要建設太空站,交會對接是必須跨越的技術門檻。兩個航空器對接成功,太空人和貨物才能在地面和太空站之間自由往返。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就是驗證這一技術的關鍵。
天宮二號已在研製中。太空站正式建造前,天宮二號將安排一系列試驗,可能需要新一代運載火箭做為運載。
神十發射 嬌點王亞平
神十太空船發射兩天後,與在地球軌道運行的「天宮一號」太空實驗室會合。除了進行科學實驗,女太空人王亞平也將進行「太空授課」,透過電視直播,向青少年講授失重環境中的物理現象,成為大陸首位太空教師。
六月十二日是端午節,神舟十號三名太空人在軌道艙內吃豆沙粽過節。王亞平吃完後,還向鏡頭展示粽葉。
一九八○年出生的山東女孩王亞平,有著江南姑娘的秀氣,是中國第二位女太空人。在神十飛行中,還將負責飛行器狀態監視、太空實驗、設備操控和乘組生活照料。
被同伴稱為「小姑娘」的王亞平說:「生活中他們把我當作小妹妹一樣照顧,但是在工作上,我希望可以成為和他們並肩作戰的戰友。」
一年前的神九乘組選拔,成績同樣優秀的兩名女太空人中,王亞平以微弱之差落選。王亞平當時幾乎沒有停頓,即投入後續訓練,非常堅強。她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喜歡攝影,愛聽音樂,愛打籃球。在神十發射前夕,王亞平說,希望結束任務後,能陪丈夫吃頓飯、逛逛街、看一場電影。
十幾國辦的 一國搞定
成功大學航太研究所特聘教授趙怡欽表示,神十將在太空與天宮一號對接,若整個任務順利完成,代表大陸將邁向「太空站時代」,也許很快就有大陸版的阿姆斯壯。
對接像是把太空站一段段組起來。天宮一號是太空站的雛型,有實驗室與太空人的生活艙,神十與天一對接後,能替天一補給物資、升級空廚與空調,讓太空人能長時間停留。
趙怡欽指出,對接好比把兩輛高速行駛的火車瞬間準確接在一起,是一項非常難的技術,只要計算上稍有偏差,兩艘太空船就撞壞了。這次若能突破對接技術的限制,大陸就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太空站。
趙怡欽推估,接下來大陸只要再發射三至四次的火箭,就能建立一個完整的太空工作站。「十幾個國家才能辦到的事,中國大陸一個國家就搞定了。」
台灣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任務科學家蕭俊傑表示,全球目前僅有一個國際太空站,由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等國家共同集資而成。拿天宮一號與國際太空站相比,天一雖然在規模上「迷你」許多,但在功能與技術上一點都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