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瓜得杯 種葫蘆瓜取代紙杯 |2025.10.06 語音朗讀 176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杯型模具 變葫蘆杯 把葫蘆種在環保的杯子與瓶子模型內,就會長成杯子與瓶子的形體,進而可反覆使用,相當環保。 圖/取自ig@creme.design瓶型模具 變葫蘆瓶 把葫蘆種在環保的杯子與瓶子模型內,就會長成杯子與瓶子的形體,進而可反覆使用,相當環保。 圖/取自ig@creme.design葫蘆取自大自然 永續環保 葫蘆取自大自然,在環保模型中成長為杯子或瓶子,可反覆使用,最後可做堆肥。 圖/取自ig@creme.design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根據統計,全球每天棄置16億個「一次性的咖啡杯」,相當不環保。日裔美國紐約布林魯克建築師及設計師Jun Aizaki,帶領他的工作室Crème團隊,發想獨特的生產技術,發明「可栽種的杯子」取名為「葫蘆計畫」(The Gourd Project)。他用3D列印的杯狀或瓶狀模型,套在葫蘆外,讓葫蘆長成杯或瓶子的形狀,一個葫蘆就是一個杯子,「種瓜得杯」還能百分百分解,是外送飲料杯的天然替代品。Crème團隊發表聲明:「我們迫切需要改變目前不環保的模式。外帶杯與包裝產生數量驚人的垃圾,最終被填埋,汙染水道與景觀。」模具仿多面玻璃杯 可複製祖籍日本的Jun Aizaki說:「一次性的咖啡杯太氾濫。」進而與設計團隊思考:「如果我們能培育容器,而不是製造它們,會怎麼樣?」他說:「若大自然除了是物質資源外,還能為世界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嗎?」為了實現此一想法,團隊尋找到一種生長迅速、每季都能結果的植物。最終,他們找到葫蘆。葫蘆的外皮堅硬,內部纖維豐富。乾燥後,葫蘆不透水,是外帶杯的理想替代品,進而促成「葫蘆計畫」,運用3D列印模具,將葫蘆塑造成杯子與其他容器的形狀。Jun Aizaki表示,這並不是新發現;世界各地仍有人將葫蘆晒乾,當杯子、舀水的工具使用,但團隊希望將這項技術推向更現代化、可複製的規模。Jun Aizaki說:「透過使用3D列印模具,我們可以將葫蘆培育成可自訂的功能形狀,例如杯子與燒瓶。它們不用後,可以當堆肥,而不是像塑膠替代品填滿垃圾掩埋場。」在製作幾個原型後,工作團隊製作一個3D列印模具,模仿經典多面玻璃杯的輪廓, Aizaki命名為「HyO-Cup」。Jun Aizaki表示,一個只能使用一次的紙杯,生產過程會排放100克二氧化碳,且被丟棄的紙杯僅有不到1%會回收處理。使用3至6次 葫蘆杯才報廢葫蘆杯可用3至6次才報廢,由於無添加任何合成物料或化學產品,可與廚餘混合處理,不像塑膠外送杯成為難以分解的廢棄物。團隊最初在自家後院進行實驗性種植,更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個農莊合作試驗。期間,團隊發現天氣、蟲害和溼度等多種難以控制的因素,都會影響收成,因此,決定在室內種植葫蘆,以確保成品規格與品質。模具採3D列印製成,可重覆使用。Crème團隊表示,隨著生產規模擴大,他們面對的挑戰是,要選擇供應優質與耐用模具的供應商。「葫蘆計畫」的產品尚未推出市場,仍在籌備中。Jun Aizaki表示,計畫由小做起,希望逐步擴大規模,以增加產量與降低成本,期望「HyO-Cup」成為可行方案,扭轉塑膠廢物汙染的問題。業界普遍認為,「葫蘆計畫」可減少塑膠對環境的影響,是可解決日益嚴重的垃圾問題的有效永續方案。 前一篇文章 女版安倍高市早苗 日自民黨首位女總裁 下一篇文章 高市早苗擴大執政盟 2在野黨釋善意 熱門新聞 01陸建匈塞鐵路 塞國段全線通車2025.10.0502全球佛光人 雲端共識和諧和平2025.10.0503埃及熱氣球映門農巨像2025.10.0504以愛育才 20教師獲頒星雲教育獎2025.10.0505菲律賓宿霧強震 佛光人馳援賑災2025.10.0606高市早苗 電視台主播邁向首相寶座2025.10.0507虎頭埤風景區 推動纜車BOT案2025.10.0508心保和尚闡述《八大人覺經》修行是生命最好的投資 2025.10.0509【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52025.10.0510【人間行者心】感恩茶會 一場殊勝的相遇2025.10.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諾貝爾和平獎 馬查多獲殊榮國慶煙火在南投 七彩水墨輝映諾貝爾文學獎 匈牙利卡勒斯納霍凱摘桂冠以哈達成停火協議 人質將獲釋 諾貝爾化學獎 美日澳3學者研發「金屬有機框架」綠能首超燃煤 能源轉型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