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工徒手剝除電纜外皮取得銅線。圖/法新社
孩子就伴著拆解3C垃圾產生的煙霧睡覺。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奧尼克斯街(Onyx Street),一個個拆解工拿著鉗子,拆解報廢電子產品,街上不時飄著因燃燒電纜產生的煙霧,而孩子就伴著這種有毒煙霧午睡。這些拆解工儘管日復一日地暴露在重金屬汙染下,但是為求溫飽,只能把健康風險暫時放在一旁。
47歲的巴席根(Dexter Barsigan)13年來靠著拆解廢電腦、冷氣機,養活一家人,但是最近3年,因長期徒手拆解電子產品造成的手指疼痛難解,加上視力模糊,現在只能坐在一旁,看著妻子、姪子做著他熟悉的工作。育有3名孩子的巴席根說:「拆解(廢電子產品)讓我們有飯吃,讓我有錢能夠送孩子去上學、受教育。」
巴席根拆解廢棄電子產品,回收的鋁和銅,每公斤可賣470披索(約新台幣252元)。奧尼克斯街短短1公里,就有數百名和巴席根一樣的拆解工,為了求快,往往以焚燒方式去除電纜橡膠外皮,產生含有鉛、汞和鎘的有毒煙霧,而他們的孩子就在一旁打盹。
根據聯合國數據,菲律賓一年產生約60萬公噸電子廢棄物,菲國政府將廢電子垃圾列為有害物,官方設立處理場,嚴格規範拆解工作,但是像巴席根這類非正式拆解工,缺乏防護裝備和訓練,也無適當的管理。
孩童長期接觸電子廢棄物化學物質,可能造成氣喘、肺功能下降,也增加早產的風險。馬尼拉社區診所統計,奧尼克斯街1萬2000名居民中,一半患有呼吸道疾病。
國際人道組織「世界醫生」(MdM)呼籲政府,將這些工人納入制度,才能真正保護他們。馬尼拉雅典耀大學環境衛生學者阿波斯托(Gelo Apostol)直言:「我們還在等什麼?等到全國有多少人因電子廢棄物喪命,才要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