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開創新型大國關係

 |2013.06.11
1809觀看次
字級

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兩天,就北韓非核化、解決氣候變遷達成一致立場;但在網路攻擊、對台軍售、中日釣魚台及南海領土爭端、操縱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則各自表態。

與歐巴馬會談結束後,習近平結束他的美洲訪問。前此他曾前往墨西哥、哥斯大黎加、千里達和托巴哥訪問,這些跡象再次表現了中國放眼全球的抱負。但整體看來,兩位領導人都提倡合作而非衝突,達成協議與未獲得共識的部分,都在意料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雙方都有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政治意願,更表示,中美應可走出一條不同於歷史上「大國衝突」的新路。但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學者小格雷厄姆‧阿利森卻在《紐約時報》發表專文「和平與崛起,中國能否兼得?」直接質問「美國和中國能否避開『修昔底德陷阱』?」

阿利森指出,自一五○○年以來,出現了十五次崛起中的大國挑戰處於主宰地位大國的情況,其中十一次的結果是戰爭。他問道:「歐巴馬和習近平能戰勝這種概率嗎?」

兩千多年前發生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和雅典將領檢討起因,提出名言:「正是雅典的崛起和斯巴達因此而生的恐懼,讓戰爭不可避免。」一個崛起的大國變得更為自信,而位居主導地位的大國恐懼喪失優勢,結果把兩方推向戰爭。此即著名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論。一九一三年,崛起的德國挑戰當時處於主宰地位的英國,正是陷阱例子之一。

一九○九年出版的暢銷書《大幻覺》中,作者諾曼安吉爾宣稱,現代戰爭已經過時,各國間的經濟緊密交織,衝突成本顯然會超過戰爭發動國所期望的任何收益。而今,各國經濟更是緊密交織,二十世紀下半葉美蘇冷戰,最後並未出現戰爭。眼前看來,中美開戰更無可能。

歷史上,崛起大國取代主宰大國而不發生戰爭的情況,可以十九世紀美國與英國的關係來思考。兩國曾有很長一段時間互相猜忌,存在敵意,但那時處於主導地位的英國認識到,它沒有能力遏制挑戰者崛起,因此盡可能容忍美國。

今天,中國超乎尋常的崛起,不免令美國感到失落,構成一個歷史性挑戰。同樣地,歐巴馬認識到當年英國作法,表示「美國歡迎中國繼續和平崛起成為世界大國,中國在成功道路上繼續前行有利於美國,因為我們相信,一個和平、穩定、繁榮的中國不僅有利於中國人,也有利於世界,有利於美國。」

習近平是在去年訪問美國時,呼籲建立「新型大國關係」,這正顯示出中國與日俱增的大國意識。事實上,中國領導人曾研究過大國崛起的歷程,十年前,中國政治局一次集體學習的主題就是「十五世紀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的發展史考察」。

習近平、歐巴馬這兩位中美領導人現在有機會、也有責任將這種理念轉變為現實。他們都明白,對兩國來說,最重要的問題都是本國的國家建設,任何衝突的代價都不值得換取。唯有建立新型態的大國關係,彌合雙方的分歧與爭端,才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