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漢朝時經由西域東傳,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文與圖/陳牧雨
佛教在漢朝時經由西域東傳,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當然,有關佛教故事及人物的繪畫也隨著佛教傳入了中國。
剛開始,佛教美術當然完全受到外來影響,一直到了宋代以後,中國佛教美術才逐漸建立了自己的風貌,而這種中國式的佛教美術題材之中,達摩圖像,無疑的,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菩提達摩,天竺婆羅門人,約在南北朝的後期渡海來到中國,梁武帝早就風聞其名聲,因此將他迎入金陵,但因彼此觀念不同,達摩悄然北上,途經北江,由於缺乏交通工具,遂傳聞他踏著一束蘆葦草渡江。所到之處,以禪法教人,被稱為中國禪宗的初祖。後來遊嵩山少林寺,在那裡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不語,獨自修習禪定,時人稱為「壁觀婆羅門」。
達摩圓寂後,葬於熊耳山上林寺。三年後,有人在蔥嶺遇見達摩手拿著一隻靴子,向西方而行。
雖然達摩來自天竺,但其事蹟故事都發生在中國。如:「一葦渡江」、「達摩面壁」、「隻履西歸」等,隨著禪宗的發展,逐漸成為中國畫家所喜愛的畫題。
典型的達摩圖像就是頭戴風帽,雙目炯炯,大鼻子粗眉毛,額頭高廣,再配上腮絡鬢、大耳環等的梵僧模樣。
這種非常有個性的造型,很適合讓畫家自由的想像及肆意揮灑,因此歷代禪畫名家,梁楷、牧谿、胡彥雄、因陀羅、趙孟頫、雪庵等人均曾畫過達摩圖像,而且有名蹟傳世。
後來隨著禪法的東傳日本,達摩圖像也遠赴東瀛,日本禪僧也受中國影響而創造出許多具東洋風格的達摩畫像,並且風靡日本,受到極大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