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年進入尾聲,媒體舉辦「二○一二第一大新聞」票選活動,有學者心中的第一大新聞是「油電雙漲,證所稅將開徵」,認為證所稅是社會財富重分配,也符合社會公平正義。而台灣油電價在全世界相對較低,調漲油電價也是社會重分配的努力,雖有些功敗垂成,仍應給予正面評價。雖然油電雙漲招來社會一片罵聲,證所稅引發企業抗議。
也有學者投票給「NBA林書豪」,認為代表小人物的奮鬥,可以突破先天的界限,振奮人心,也代表有志者事竟成。至於「林益世收賄」也列入前五名,這是馬政府上任以來,最高層次官員涉貪。林益世是地方政治人物,受到刻意栽培,馬標榜清廉,這個案子重創政府形象,值得警惕。
二○一二年也是許多國家的大選年,權力結構替換。台灣和美國的馬總統、歐巴馬都連任成功。兩岸政策是馬總統最受民調肯定的施政項目,代表民眾肯定馬總統施政方向,也希望兩岸和平。但馬總統連任後所做重大政策,因錯估台灣、整體國際情勢發展,加上溝通論述能力不足,致民調低迷至今。可以說,總體滿意度被內政拖累。
在美國失業率逾百分之七情況下,非裔總統能連任成功,相當不易。美國失業率雖高,但相較歐債危機,仍有約百分之二經濟成長率,可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中日韓三國,島嶼領土爭端是今年大事,但三國都更換新的政治領袖,領土爭端和平壤核威脅固然不能等閑視之,真正當務之急仍是在貿易、貨幣政策和經濟成長。
在大陸,中共由習近平接棒,但發生「薄熙來解除黨職立案調查,妻谷開來涉嫌殺人」,影響中共十八大召開,也影響高層人事布局,及反左、反貪腐路線,同時也影響十八大後反貪腐力度。
習近平像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那樣,對深圳作了一次頗具象徵意味的視察,鄧小平那次南巡給當時停滯不前的中國經濟改革注入了活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成長將在二○一三年小幅加快,多位國際分析師預計,明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將達到百分之八,高於今年前三季度的百分之七點七。
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財政懸崖的最終結果,對中日韓三國新領導人的成功將有重大影響。日本經濟停滯多年,安倍晉三承諾通過大規模的刺激計畫,推動經濟增長。放鬆貨幣政策不可避免,日本央行可能將通貨膨脹率目標提高。
南韓首位女性總統朴槿惠,將面對上屆留下來的出口成長疲軟、經濟近期放緩等低迷不利局面。但她表示,將履行對選民所做的三項承諾,致力成為注重經濟民生、信守承諾和促進團結的總統,使國民幸福。
從歐洲、美洲到亞洲,各國無不在拚經濟。台灣歲暮大事無疑是最近舉行的全國科技會議。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已經淪為官學大拜拜,產業界沒興趣,沒多少人出席了。
產業界對政府沒信心,是政策與經濟環境讓企業失望;政府要台商回流,恐怕是緣木求魚。張忠謀給二○一二年畫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句點,馬總統要拉抬民眾的滿意度,還要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