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去年,年底發生許多大事,將影響二○一三年的台灣。
十二月下旬,我中南美洲友邦宏都拉斯宣布,將在大陸設商務辦事處,作為建立全面關係的一步,引起台灣關切。北京涉台人士稱,大陸對台政策並未改變,台灣也與大陸許多邦交國互設經貿辦事處。
馬總統的主張是外交休兵,此事乍看似是兩岸外交戰隱隱再起,但實與中國崛起有關係,未必針對台灣。中美兩強對峙,美國介入中國周邊海域的主權爭議,中國也加強於美國後院的中南美洲部署。中國開始扮演「大國」角色,拉美地區有些國家反美,中國有很大發展空間。 擴大兩岸政治共識,要從社會共識、文化共識入手。不僅需要雙方當局推動,也要放在彼此人民的心上,正確解讀彼此釋出的政策善意。
台灣經濟與大陸連動,大陸人民所得大幅提高,台商紛紛轉往東南亞地區,但東南亞的人民所得也逐漸增多,部分台商又轉往拉丁美洲。宏都拉斯在大陸設商務辦事處,會不會影響台商?
去年十二月底,台灣槍決六名死囚,會不會損壞台灣在世界上的人權紀錄,政府要思考。死刑是否要廢除,社會上有歧異;但加強經濟人權,卻是社會極有共識的一點。
去年底,蓋洛普公布全球幸福感排行榜,顯示GDP、學歷、長壽等傳統指標之外,幸福還有其他構成要素。新加坡是全世界最不情緒化的國家,只有三成六民眾每天有正面或負面情緒,菲律賓則是最情緒化國家,高達六成民眾每天有正或負面情緒反應。台灣、大陸比率都是四成六,南韓四成二,日本四成七,美國五成四。
情緒化並不等同於快樂或不快樂,但負面情緒過高卻可能導致極端行為,引發極端社會現象。允許購買槍枝的美國去年槍擊事件頻傳,是否與此有關?在台灣許多犯罪事件中,嫌犯往往坦承「一時情緒失控」,新加坡秩序井然,與其國民最「淡定」應該也有關係。
蓋洛普的排行榜中,幸福感最高的國家不是全球極富的卡達,不是人民平均壽命最長的日本,也不是大學畢業生比例最高的加拿大。拉丁美洲國家在前十名裡占八位,台灣表現不錯,是亞洲四小龍中最幸福的國家。令人好奇的是,新加坡以四成六墊底。
一個新加坡商界人士表示:「我們千辛萬苦勞碌,幾乎沒空度假,也沒有多少放鬆,因為總是往明天看,下個期限、下次會議是什麼時候。這裡根本談不上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幸福感與「淡定」的互動關係顯然需三思。
美國學者指出,在美國,年所得對幸福感的影響上限是七萬五千美元(約台幣二百一十八萬元),過了上限,多出來的所得無助於增加幸福。台灣絕大多數人連「百萬年薪」都求之不可得,又怎麼說呢?富有不等於快樂,不富有也未必就快樂。拉丁美洲人天性樂觀,不能相比。但當我們年輕人的所得只有二十二K,甚至可能變成十五K,台灣人快樂得起來嗎?
台灣國民所得倒退回十四年前,從陳水扁到馬英九總統都在拚經濟。但世界經濟局勢不佳,二○一三年台灣能否脫困而出,要看政府能否營造可以拚經濟有成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