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其實是「禪那」的簡稱。為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禪傳入中國之後,與中國的文化思想結合,產生了中國式的禪宗。一般認為,禪有靜思冥想之意,其境界則為簡約空冥。
就表現在繪畫的意涵而言,則可分為:
一、在筆墨上力求灑脫,去繁就簡,隨意揮灑。
二、構圖上則在畫面上大量留白,表現出畫面的空靈。
也可以說,禪畫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最精簡的筆墨,以及最簡約的構圖,來表現修禪者靜寂、空冥的境界。
例如:南宋梁楷的雪景山水,就以最大的留白,簡約的人物及點景,表現出空靈靜寂的景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禪畫山水作品。
五代石恪〈二祖調心圖〉以及梁楷的〈潑墨仙人〉,則是人物畫中的禪畫代表性作品。此種風格的人物畫,都是以最簡潔的筆墨,畫出人物的獨特造型,因而被稱為「簡筆人物」,影響後代甚為深遠。
花鳥方面,則以南宋時期畫家牧谿的〈觀音〉、〈猿〉、〈鶴〉以及〈五柿圖〉最具禪畫精神的代表作品。
另外還有一種禪畫,則是專指以佛、道、釋人物或故事為題材的繪畫。這一類的禪畫,通常只是以題材來分類,因此在藝術的表現上,就不見得與禪宗的內涵精神相契合了。
這一類的繪畫,因為題材的關係,又被稱為「道釋人物畫」,以劉松年的〈羅漢圖〉最具代表性。
明代周履靖《天形道貌畫人物論》,還特別區分了「道畫」和「釋畫」的不同。如:「羅漢圖」可以歸類為「釋畫」;而「八仙過海」則可歸類為「道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