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改制,預計明年上半年可獲行政院核定;目前五都十七縣市,將成為六都十六縣市。升格直轄市將可有更大的預算規模,包括舉債額度、統籌分配款都提高;但吳志揚不滿舉債額度,再向中央喊話。因為桃園縣創稅全國第二,僅次於台北市,繳稅給中央第一,但能分配相關的資源卻是全國「倒數第二」,很不合理。
行政院會邀五都首長討論公共債務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台中市長胡志強批評:「不要把一鍋好米煮成爛飯」。北市舉債上限近乎「腰斬」,郝龍斌對中央「極其憤怒與不滿」。
錢多錢少,不只關乎地方財政和建設,更關係政治人物選票,地方政府無不希望多分一點,舉債上限愈高愈好。「五都(六都)搶債」既反映出官員對公債本質的曲解,也投射出地方政府「不爭取就對不起選民」的民粹思維。
一般企業舉債通常是為了增加營運活力,以擴大未來營收。但多數地方政府支出,都用於發年金、修補路、支付災損;很少把公債轉投資,增加未來收益。所以要制定公債法限制。企業債務是由舉債企業承擔,政府債務人是未來子孫;五都首長若明白這個道理,即知不應再吵嚷債限額度,不可債留子孫。
近年經濟成長停頓,主計總處日昨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GDP)至百分之一點一三,宣告「保一」成功;不過,明年「消費谷底」還沒過去。中央政府總預算的餅沒有增多,二都變五都、變六都,大餅只是在各縣市口袋挪來挪去,你多我減,你少我增,當然人人不滿。六都若舉債上限都提高,結果還不是中央政府埋單。中央政府都哭窮了,又怎能滿足各縣市無底需求?
近年歐債風波從中央擴及地方政府,小鎮紛紛哭窮。西班牙因住戶未繳貸款而查封住宅,警方強制驅離,有人跳樓自殺。西班牙總理拉霍伊回應,擬延長經濟弱勢者的還款寬限期。而陽光海岸的小城科因瀕臨破產,拖欠巨額電費,電力公司將供電中斷,全城陷入黑暗。
加泰羅尼亞省是西班牙較富裕地區,但拉斯克拉村的居民投票決定,出租土地給巴賽隆納大麻吸食者協會種植大麻,供五千名會員享用或治病使用。這項決定引起全國激烈辯論,還待法院裁決。
巴黎郊區的塞拉市長嘉締龍,在國會外搭帳絕食抗議,要求中央政府提供額外緊急資金,因為銀行緊縮貸款,許多小鎮籌不到錢建設。法國中世紀小鎮卡特斯,籌不到錢,最後飛到北京,向中國建設銀行借款。
台灣近年逐漸從二都變五都、變六都,在「你有,我也要有」的民粹心態下,現在的十七縣市遲早也要合併成幾都。一國哪需要有這麼多「都」?縣市升格後,原單位都升格為一級機關,每一級機關都增加人事、政風、會計等人員,增加的是內部人事,並未增加民眾的服務。
後年起,台灣將有六個直轄市,比有十幾億人口的大陸還多兩個。這樣的政策與國土規畫,內政部官員直言,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是沒有前瞻性規畫的即興式決定。若台灣直轄市長籌不到錢,飛到北京,向中國建設銀行借款時,那又將會是怎樣的政經情勢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