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怛姪他」,梵文tadyath,音譯另有「哆姪他、怛你也他、跢地耶他、噠爹牙塔」,經疏中解釋為「劍語」、「即說咒曰」,有發語詞「謂」之意。
此處題記中之「劍語」即此意,與《大悲心陀羅尼》、《青頸大悲心陀羅尼》注解「怛姪他」為「劍語」相同。不過,清‧《大悲咒註像》則更進一步詮釋「怛姪他」為「觀音現長舌相」。
註文中言:「寶咒註云:『怛侄他,觀音現長舌相』。」其中「觀音現長舌相」一語是指觀音菩薩具足佛「三十二相」中的「長舌相」,又稱之為「廣長舌相」,此相是「辯才無礙」、「語必真實」之表徵。《觀佛三昧經》有言:「如來廣長舌相,蓮華葉形,上色五畫,五彩分明,舌下十脈,眾光流出,舌相廣長,遍覆其面。」
而具此長舌德相是因為菩薩修行十善業、十波羅蜜、慎言、無粗惡語所致。不過此處版畫並未以「觀音現長舌相」為表現,反而是尊「羅漢」之造像,所以版畫中看到的是聖者身著法衣,面鬚髮,赤足,一手結印,一手持寶枝。
而這樣的造型可能與題記所言「此是阿羅本身」有關,筆者以為,此處題記所言之「阿羅本身」應該就是指「阿羅漢」,經言「梵語阿羅漢,華言無生,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已悟不生不滅之理。」也就是說「阿羅漢」已悟無生,斷盡煩惱,沒有貪瞋逆順之情。
雖然「阿羅漢」在經疏被定義為斷盡煩惱的「無生」,不過《盂蘭盆經》記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
經文中記載,尊者欲報父母的哺養之恩,便以天眼觀見現世母親墮入餓鬼道中,皮骨連立,不得飲食。尊者即以盛飯供養母親,不過中一切珍饈卻在尊者母親入口前化成火炭,不得食用。尊者見此情此景,悲號涕泣,隨至佛所,具陳其事。
佛告尊者,其母罪根深結,可於七月十五日廣設供養,於盆中具飯味五果、香油錠燭等,供養十方僧眾,仗此功德,能令現世父母福樂百年,七世父母生天自在。
而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就是民間戲曲中常見的《目連救母》的由來。每每想到這段目連尊者救母的故事,就讓我更加珍惜目前重病的母親,感恩母親讓我有機會學會孝順,讓我發現人世間最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