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陳冲接受媒體訪問時,突發驚人之語:「我不是成功的行政院長」。正當內閣全力拚經濟,馬英九總統下令一個月內要拿出具體成績之際,閣揆此言令人驚訝。而持悲觀之論的首長,又豈陳一人而已。
就在陳冲說這句話的同一天,前副總統蕭萬長說,他見證台灣經濟五十年,沒有看過像現在這樣,社會充斥無力與茫然,整體經濟困坐愁城,瀰漫著迷失方向的焦慮不安。現任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說,目前這波不景氣會像流感一樣拖很久,他甚至提出一九二九年的世界性經濟大蕭條是經過二十年才恢復。掌大權、有專業的官員們紛紛說出這些悲觀喪氣的話,千萬庶民聽來,怎能不心驚膽戰!
景氣燈號連十藍,比金融風暴時期還慘,企業界放無薪假風潮再起,人數有增無減;中科、南科紛紛出現大廠大量裁員的情事;青壯年族群薪資水準倒退到十七年前的水準…,種種消息的確令人憂心。連美國終於宣布給予台灣九十天免簽證優惠待遇都激不起民眾興奮,大家節衣縮食尚且不及,哪有餘力、心情出國觀光。
台灣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景氣榮枯和國際情勢密切連動,有些問題不能全怪政府。行政院長是內閣領航員,一言一行動見觀瞻,陳冲明言自己「做不來」,不但讓閣員洩氣、民眾驚訝,又給了反對黨作文章的題材,也會讓任命他的馬總統感到難堪。此番發言有欠斟酌。
施政成果不佳,原因很多,撇開外在因素影響,陳內閣確實有應予反省之處。就以才落幕的基本工資調漲爭議而言,直到前主委王如玄辭職當天,行政院才傳出陳冲不滿王如玄的原因之一是,勞委會對調漲工資影響的勞工人數掌握不確實。這個數據是決策的重要依據,但基本工資年年漲,竟然到今年才點出這個問題,問題就不只在勞委會了。
再以明年即將上路,影響全國民眾的二代健保而言,不僅費率至今未定,連爭議極大的補充保費門檻提高,都是因銀行業者提出存戶拆單潮湧現,引起衛生署緊張,行政院才舉行協調會,解決問題。
二代健保改革何其重大,但關鍵問題竟然要靠民間銀行業者出面提醒,政府才警覺問題大了,這樣的決策過程與品質,怎能令民眾放心。補充保費的開徵涉及財政部和衛生署,兩部會首長每周在行政院開院會,卻都看不出問題、提不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實在應該感到汗顏。
人民的痛苦指數節節升高,報喜不報憂固然非施政之道,人民也不需要舊瓶裝新酒或作文比賽式經濟振興方案。但政府首長在提出各種負面數據,扮演報警的烏鴉時,不能故作驚人之語,更應該提出有效可行的對策。否則,只示警、沒對策,就是失職,愧對人民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