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長龍應台(右)昨日在台北世貿中心聯誼社,出席台北市美國商會午餐演講會,與來賓握手致意。圖/中央社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文化部長龍應台昨日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進行施政報告。朝野立委對於文化部明年編列五億二千萬推動兩岸與國際文化交流的實際內容與效益多所質疑。龍應台強調,台灣的國際處境困難,唯有用文化走出去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文化部明年預算共編列一百六十三億,比今年增加七億八千萬元,其中兩岸交流占了一億三千萬元,國際交流則匡列三億九千元。龍應台指出,兩岸交流需先做對中國大陸的深入了解,不能一廂情願做事,必需在互信基礎上進行談判。文化部未來希望透過國際交流司,整合各單位力量,讓台灣的出版、文學、電影、電視向外散播出去,讓國際看見台灣文化力量。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指出,文化部即將招開「兩岸文化前目瞻論壇」,預算花費三千多萬元,覺得離譜;部長龍應台會後說明,「兩岸文化前瞻論壇」預算包含前置作業實際是二千四百萬,論壇舉辦之前要經過很多接觸和了解,並透過論壇,希望針對產業交流、智慧財產權討論、行政程序障礙的解除,進行深談。
至於國際交流,龍應台指出,文化部原有紐約、巴黎、東京三個文化中心,未來工作內容不能只做關於表演藝術、視覺藝術的展演活動,未來工作內容,都要有永續的思維,需做網狀連結,也就是說,三個文化中心成為駐外的經紀樞紐,是經紀人的角色,設法把台灣的作家、視覺藝術家、表演藝術,甚至包括文化資產,做輻射舖網工作,增加台灣能見度。
龍向美商會推銷文化產業
另龍應台昨天受邀至美國商會英文演講,講題為「台灣已走過一條漫長的道路(Taiwan has come a long way)」。龍應台表示,台灣雖小,卻有強大的文化,可惜美商會的台灣白皮書早收清單裡,就獨缺文化項目。
龍應台表示,過去台灣受美國文化影響很深,直到一九八○年代才算是台灣文化覺醒,包括鄉土文學、民歌、社會運動等,都在這個期間出現,「台灣地理位置雖小,卻有強大的文化。」台灣歷經動盪的外交和政經情勢,卻也孕育許多優秀的表演藝術文化。她認為,台美之間有很多文化產業可投資,包括電影、電視等,她這次演講目的,是希望讓美商會會員從文化的角度認識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