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子尾是八里最靠近淡水河出海口的漁村聚落,「挖」發音近似台語「靠近」,有「靠近尾巴」之意,貼切表達聚落位於淡水河尾端的地理位置;另也因入海口地形彎曲,狀似「挖子」而名之。圖/記者楊慧玉
文/記者楊慧玉
挖子尾是八里最靠近淡水河出海口的漁村聚落,「挖」發音近似台語「靠近」,有「靠近尾巴」之意,貼切表達聚落位於淡水河尾端的地理位置;另也因入海口地形彎曲,狀似「挖子」而名之。
挖子尾的泥灘地是水筆仔(紅樹林)生長理想的環境,加上潮間帶各種螺、蟹、魚、鳥等動物,形成一處河口生態環境,民國八十三年,被政府公告為「挖子尾自然保留區」,保護對象為紅樹林及生活其間的動物,保育面積達三十公頃。
不過,據北市農業局委託調查發現,受到颱風、季風、人為因素的影響,近年挖子尾「挖子」的形狀已逐漸消失,並持續往內縮移,已成為三角形的灘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