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地球日-- 吃蔬果當令當地保安康

楊慧玉 |2012.08.27
789觀看次
字級
圖/記者楊慧玉

「婷婷,想吃什麼水果?」阿嬤帶著孫女婷婷上市場,站在水果攤前問道。

「西瓜好了,老師說,吃國內當季的水果最好!」

「老闆,現在當季的水果還有哪些?」

老闆答:「龍眼、葡萄、鳳梨、梨子、火龍果都是!小妹妹說得對,國內當季的水果不但新鮮好吃,價格也便宜,而且重要的是,對身體和地球都健康哦!」

小朋友知道嗎?為何只是選擇購買國內當季蔬果這樣一個小動作,就能有益身體和地球的健康呢?

每一種植物都有它適合生長的環境和氣候,就像一個人的習性一樣。種植作物時,如果依照著它喜好的溫度、所需的水量,農人就能花比較少的力氣照顧,也不必施用太多肥料與農藥;相反的,如果硬要在夏季種出冬天的蔬果,或是在平地種出高山的蔬果,除非經過品種改良,否則就需要更多的人工、肥料和農藥去維護,以避免病蟲害。

有人會利用高山夏季冷涼的氣候種植冬季蔬菜,這樣的做法,雖然符合依照作物習性栽培的原則,不過,台灣山高水深,坡地陡峭,需要深根植物盤固土壤,而蔬菜屬於淺根植物,不利於山區水土保持,尤其若是砍伐了高山森林來種植,危害就更大。可見,「適時適地」栽培的蔬果,不但能降低對人體健康的威脅,也能減少土地的負擔。

另外,從國外進口的蔬果,因為長途運輸而消耗許多能源,且蔬果通常不耐久放,通常會運用低溫冷藏或化學藥劑等技術來延長保存期限。不過,運輸時間一久,蔬果的營養成分還是會隨之流失,有些保鮮技術也可能不利人體的健康。所以購買國內生產的蔬果,除了新鮮、健康以外,還能支持台灣農民,並降低蔬果運輸的里程數,減少運輸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助於對抗地球暖化。

台灣素有水果王國之稱,四季水果種類琳瑯滿目,選擇超多,品質又好。支持低里程、低耗能、不造成環境負擔的台灣蔬果,是「尚青」的選擇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