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茶茶
文/陳韋哲
去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中華隊在東京巨蛋擊敗日本隊,拿下了第三屆世界棒球十二強賽的冠軍。在冠軍賽的前一天,有一場無關晉級的台日大戰,總教練選擇把原定先發出賽的王牌投手保留到隔天更重要的冠軍賽,此舉引發了雙方球迷們的正反意見。持反對意見的球迷認為,臨時更換投手非常不尊重對手,也很沒有運動家精神;但支持的球迷則認為,把王牌投手保留到冠軍賽,才是以奪冠為目標的教練團最為理智的做法。
像這樣臨時更換出賽順序的選擇,在中國的戰國時代也發生過一次,只是這次換的不是投手,而是賽馬。
當年,有一位叫孫臏的軍事家,在魏國遭人陷害,被剔除了膝蓋骨,導致他再也無法行走。孫臏是「兵聖」孫武的後代,傳承了《孫子兵法》中各種靈活巧妙的軍事思想跟征戰技法。他不希望自己的一生就這樣埋沒沉淪下去,因此費盡了千辛萬苦,才從魏國逃到了齊國,期盼在這個雄踞一方的大國裡展現自己的軍事才能。
想要在齊國出人頭地,首先要獲得齊國公子田忌的信任。田忌很喜歡賽馬,常常跟齊國的諸位公子,甚至是齊國的國君齊威王一起比賽較勁。比賽的規則是,參賽者要把自己的賽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按照等第來分別競賽,在三場比賽中取得兩場勝利者,就是最終的贏家。然而,這次參賽的齊威王所派出的賽馬,不論上、中、下三等,都比田忌的上、中、下三等馬還要優秀。田忌在之前和齊威王的競賽中想必已經吃過不少次苦頭了,因此相當猶豫要不要參與這次的賽局。
這件事,讓剛剛逃亡到齊國避難,並且積極想要獲得田忌信任的孫臏知道了以後,便很有自信地向田忌建議說:「公子請放心參賽,我有必勝之法。」(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