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總裁農業革命--林銘村用光電種菜

李碧華 |2012.07.08
7170觀看次
字級

車子往新竹開,停在一間門窗緊閉,有點像倉庫的平房,看不到招牌,恁自添了幾分神秘。推門進屋,白色燈光和翠綠植物交錯出林銘村的一團淡定,這兒,就是台灣最大的全LED燈封閉式菜園,用光電來種菜,不必靠天吃飯。

「以硝酸鹽試紙簡易檢驗所得結果,1ppm=1mg/kg ,光電種菜,可以減少硝酸鹽含量過高的問題!」林銘村三句話不離科技本行,他把半導體的經驗移植到種菜,本的依然是科學家一試再試的實驗精神。三年前,金融風暴重創了半導體業,林銘村手中賺進的十幾個億瞬間蒸發了一半,「再加上我也做到盡頭了,總覺得還可以靠科學,玩出新的興趣,實際一點說,玩出新商機。」

他本是讀書人、科技人,尋找資訊,累積知識,進而發明一種地球上從未出現過的東西,絕不是件難事,打開電腦就游刃有餘。結束半導體的股東身份後,林銘村毫不猶豫的回家做宅男,「食衣住行,是民生所需,我總要選一項重新開啟新事業。」

他選擇了「食」。從網站找到日本建置的植物工廠,他看圖說故事,一知半解的重建光電與植物的關係,自家客廳組成的開心農場,燈光在紅藍間閃爍,引來家人關切,「你,你是不是瘋了……」碰到不懂的日文,就靠軟體來翻譯,獨自一人晝夜無休在電腦前學種菜,整整兩年,才領悟出「光波愈長,菜味更可口」的絕竅。

第一株波士頓萵苣在客廳裡長出來的時候,是在炎熱的七月天,這種冬季才栽種有成的寒帶蔬菜居然被林銘村改變了生長季節,他興奮至極的拿著這新發明向農夫獻寶,「那唔可能?我們這輩子也沒見過。」但,那是真實的鮮翠欲滴的萵苣,不用水洗,一口咬下去,又甘又香。

第一次成功,並不代表往後不會失敗,「我做半導體的時候,也算見過大風大浪,失敗不稀奇,繼續努力就好。」他說,失敗愈多次,表示離成功愈靠近,回想兩年來「閉門造菜」,也從不曾感到挫折,苦惱或擔憂什麼的,總淡定的重試,這不正是林銘村最大的樂趣嗎?「太早成功,豈不喪失過程的享受?」他總這麼想。

而且,林銘村也沒有成本的壓力,終究在手中滑過幾十億資金,「種菜,根本是小Case啦!」他具有拓荒精神,就是喜歡做別人沒做過的事。一路走來,「光源的波長、照射方法、時間都需要累積足夠的經驗。」

根莖的大小、葉子的尺寸,也無不影響口感硬度與味道。林銘村伸手進燈光菜園摘了一葉萵苣,像細瞧著初生兒般慈愛的說,就市場需求來看,光是無農藥無菌低硝酸鹽等訴求畢竟不足,也要好吃,且具有高營養價值才行。

不再靠天吃飯

台灣人一年平均吃下約二十公斤農藥,最不安全的不是美牛,反倒是蔬菜,唯有透過無塵潔淨的專業蔬果栽培,農民才不再靠天吃飯,也可遠離農藥的威脅。

植物工廠創意起源於日本,以L15m*W2m*H3.2m大型培植架三座設備為例,人工光源覆蓋面積為525平方公尺,光源為LED白光、照度為9,000-10,000 Lux (30cm)、光期依各葉菜種類各有不同。

在封閉環境中,人工控制日照、溫度、濕度、養分、水分及二氧化碳,通過每分鐘的調節,種植過程不使用殺蟲劑,因此不存在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污染風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