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吉諒
1.認識自己的鄉土
從認識書法開始
曾經,政治上的混亂,讓台灣的民眾既不認識台灣也不認識其傳統文化的根源。
而台灣的教育又是完全西化的教育,加上升學考試的誘因,許多父母迫不及待讓還不會說話的小朋友去念雙語幼稚園,即使因而造成兒童的語言障礙,竟然也毫不在意。
種種觀念的錯誤、價值的偏差,都是因為我們對台灣傳統文化缺少認識,除了美食和電音三太子,台灣好像就沒什麼值得我們肯定自己的特色。
文化無知、本土意識薄弱,長久以來的台灣,缺少了文化深度的認識與自我肯定,這樣的台灣,可能會失去什麼,已經失去什麼?
面對中國大陸的經濟、文化的崛起,台灣作為華人社會的一員,可能或已經失去了什麼優勢?
我們如何定位台灣的文化、認識自己的鄉土?
這一切,都要從認識書法開始。
古人向來把書法看作修心養性的有效途徑,寫字時所需要的專注,以及因為專注所產生的「定靜生慧」的實效,也因此成為現代人學習書法的重要原因。
寫書法需要正確的方法,方法對了,才能產生潛移默化的功能。正確的寫字方法,每一個步驟都前後相關,所以可以養成凡事細心而不馬虎的個性。
如果方法不正確,想要修心養性是不可能的。
何況寫書法需要大量的時間,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在現在的台灣社會,認識書法有更重要的原因。
學習書法,至少要包含兩件事:一、認識書法;二、學會寫書法。
大部分人去學書法,指的都是「學會寫書法」這件事,但「學會寫書法」很困難,沒有一千小時(每日一小時、持續二到三年),很難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術。許多人學寫書法通常無法持續一千小時的練習,因為他們可能誤以為,書法是很簡單的事,學個基礎就可以自己發揮了。
卻不知,書法可能是人類所有「動手」的活動中,技術最困難的,因為毛筆是軟的,如何控制毛筆,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控制毛筆有多難?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有精采的描寫:「(張無忌)這日無事,想起父親外號『銀鉤鐵畫』,於是拿了一本碑帖,習練書法,盼能傳承父志。豈知毛筆在手,筆毛柔軟,雖運起九陽神功加乾坤大挪移手法,也難以操控。」
在金庸小說中,九陽神功是天下至剛的氣功,乾坤大挪移手法是天下至巧的武功,而張無忌還身兼天下至柔的太極拳,有了至剛、至巧、至柔的功夫,卻依然無法控制毛筆,可見寫書法之難,必然超乎常人想像。
也難怪很多人根本還學不到如何正確使用毛筆,就已經放棄了。
更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學書法,只學寫,而沒學認識書法。
2.書法史知識的學習
要學書法,就得先認識書法,這些書法史的常識或知識,可以不必找老師學,自己讀書就可以了,如果沒有這些常識就去學寫書法,難免會發生很多錯誤,然而大部分學書法的人,並沒有學「認識書法」,教書法的人,通常也不教「認識書法」這件事,或者沒要求學生要去「認識書法」,結果,花了很多時間去學寫字,但可能對書法還是完全沒有常識。
「認識書法」是指一般性的書法知識,包括書法史、名家風格、各種字體、以及書法美學。
但是,「認識書法」要讀對書,許多談書法美學的書,除了形容詞一大堆,就是說故事,以及感性的解釋,這類書讀再多,也不會懂書法。
學習任何東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系統性閱讀。市面上有很多書法史的書,內容大同小異,但這才是了解書法的正道。找一本文字敘述清晰、圖片豐富的書法史,花幾天的時間好好讀幾遍,應該就可以具備基本的知識了。
但書法史不容易讀,尤其是秦漢以前的書法發展,對不熟悉的讀者來說,可能會很枯澀,甚至不知所云,因為太古老的文字不容易辨認,更不容易體會其中的美感、所以很多人在讀書法史的時候,往往在先秦書法這裡就停住了,從此書法史就被置之高閣。
讀書法史,如果沒人帶領,那麼從唐宋開始是比較理想的,因為唐宋的書法名家風格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名字也是大家比較知道的,熟悉是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從唐宋開始,就很容易把原本生硬的書法史讀下去。
教動手而不教欣賞這種情形,在學校的美術音樂教育中也屢見不鮮。一般的美術、音樂老師老師總是教如何畫畫、唱歌或很深的樂理,而不是教美術音樂的常識,以及如何欣賞的方法,結果,上了美術課反而因此不喜歡美術,上了音樂而討厭音樂。
在初級的課程中,學習常識才是正確的。學習書法也是這樣,不動手寫字,很難了解書法,但只動手寫字而不讀和書法有關的書籍,更不會懂書法。
3.文字是文化的基礎
書法建立在文字的基礎上,可以說文化的基因,不懂書法,就對自己的文化不了解,台灣的學校教育幾乎全盤西化,所以很多觀念、價值都被西方同化,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文化中有很多重要的東西,例如中醫的醫藥、道法自然的哲學、天人合一的價值觀,更值得我們去認識、追求。
漢字的字形、字義本身就有太多的學問和天機,漢字的發明、演變,包藏了古人最高明的智慧,這些高明的智慧,比起西方的科學,不但不遜色,而且更深廣。不知道書法的許多基本常識,作為一個華人,不管在任何社會,就沒有根。
台灣這些年的文化創意產業之蒼白、枯澀、萎縮,反應的,就是不重視自己的文化、文化人和文化創作的結果。
台灣的學生從小到大學英語,不知要花數百、數千小時,但可能一點用都沒有。而認識書法的基本知識只要幾個小時,卻很少人願意這樣做。
作為一個現代人,書法不一定要會寫,但一定要去認識。
有了書法的基本認識,從此對漢字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才會深入認識在漢字基礎上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