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經就是修行

文/侯吉諒 |2018.08.16
2239觀看次
字級
侯吉諒抄經.金剛經楷書 圖/侯吉諒
侯吉諒抄經.金剛經行 圖/侯吉諒

文/侯吉諒

這幾年,手寫字在華人出版世界蔚為風潮,各式各樣的手寫書籍不斷出版,證明在電腦、網路科技的按鍵、手滑時代,更讓人感受到寫字難得的特有功能。

古人說「書者心畫也」,意思是,心手相連,寫字的狀態可以反應出內心的狀況。唐朝孫過庭在名著《書譜》中就說王羲之寫字的時候,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瓌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歎。豈惟駐想流波,將貽嘽緩之奏;馳神睢渙,方思藻繪之文。

意思是,一個人寫字所表現出來的風格,受到所寫內容的影響,或者說,會因為寫字內容的不同,而有不同心情與表現。

這個觀點,足以證明,抄經即是修行。

佛法書法兩臻極

佛教傳入中國後得以普及的重要原因,是士人的喜好和參與,東晉時期盛行清談,很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佛教義理的探討,由於士人的愛好參與,帶動了社會的風氣,佛教逐漸擴散到各個階層。

到了唐太宗時期,政治經濟的穩定提供了宗教興盛的物質條件,各大都市修建了大量佛寺,出家的人口也急速增加,在印刷不發達的時代,經文需要人工抄寫,寫經於是成為一種時尚的職業潮流。

唐太宗喜歡王羲之的書法、推崇玄奘大師的佛學修養,玄奘取經之後回到長安,在唐太宗支持下大量翻譯佛教經典並由官方出版,唐太宗為此親自寫下《大唐三藏聖教序》,並命弘福寺沙門懷仁集內府所藏王羲之書法刻碑;在沒有複印科技的年代,懷仁花了二十二年的時間才完成〈聖教序〉的刻製,創造出書法和佛法結合的典範,寫字的人都要學王羲之,學王羲之最好的版本就是《大唐三藏聖教序》,佛教思想藉由書法的學習得到最有效的普及。

唐朝是寫經風氣非常興盛的年代,「寫經生」是當時特有的職人,專門為寺院或富貴人家寫經。寫經生的書法程度高低不一,寫經的態度講究草率各異,大抵就是在本身的書法水準基礎上抄抄寫寫而已,談不上是書法藝術,時人重視的,往往也是經文而不是書法。

《大唐三藏聖教序》的出現提高了人們對寫經書法的要求,至今仍然流傳的《興福寺斷碑》、《集字金剛經》,都是仿《大唐三藏聖教序》集王羲之字刻碑,《集字金剛經》的文字版本和鳩羅摩什大師所譯差異甚大,由此也證明佛教經典的翻譯極為興盛,以致有各種版本留存。

值得注意的是,《集字金剛經》以王羲之行書集字完成了一件純粹佛教重要經典內容的刻製,比《大唐三藏聖教序》的內容還純粹,是書法藝術與佛教經典完美結合的典範,對寫經書寫技術的提升有絕大的影響。

一般寫經都用楷書,然而書法的日常應用多半以行書為主,《集字金剛經》確立了書寫典範,並且比楷書書寫的佛教經典多了幾分書寫的樂趣,也讓書寫者更有表現、發揮書法技藝的空間。

數十年來我不斷研究、學習王羲之的書法,平常寫字也主要以王羲之的風格為主,因而以行書風格來寫《金剛經》,或許有幾分接近唐朝碑刻的風格。

另外,用行書寫經,比用楷書更容易背誦經文,對於經文的理解,在書寫的過程中,比較容易從短句發展到完整的段落,也可以用比較輕鬆的態度來抄寫經文,這對寫經來說,更容易、簡單和方便。(商周出版社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