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賞──書畫的買賣與風雅 文/侯吉諒 |2018.03.19 語音朗讀 910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寫字的人難免碰到親朋好友甚至陌生人索求作品。圖/侯吉諒 寫字的人難免碰到親朋好友甚至陌生人索求作品。圖/侯吉諒 寫字的人難免碰到親朋好友甚至陌生人索求作品。圖/侯吉諒 圖/侯吉諒 文/侯吉諒 寫字的人難免碰到親朋好友甚至陌生人索求作品。 在很多人心目中,書法家寫字很容易,一件普通的作品可能十數分鐘就可以完成,加上每年春節的時候總是有許多單位舉辦現場揮毫、免費索取等活動,所以就輕易向書法家要字。 我十分佩服那些願意現場揮毫提供免費索取的人,但也不太贊成讓民眾覺得向書法家要字是理所當然的事。 書法家花許多時間、精力、金錢寫書法,喜歡作品就應該有購買收藏的觀念。 有的人可能會說,書法這麼雅的事,談錢就俗氣了,所以書畫家不應該談錢,那麼書畫家就應該免費提供作品才叫雅嗎?這個觀念當然是不對的。 歷史上的書畫市場 事實上,自古以來,書畫買賣就是一個非常有規模的行業,早在北宋年間,書畫買賣就有一定的市場規律,在描寫北宋宣和年間生活百態民情風俗的名作《東京夢華錄》中,作者孟元老就記載了大相國寺的書畫市場買賣情形,也記錄了當時有許多商店張掛名書畫家的作品,以招徠顧客。 北宋年間的許多名人如歐陽修、蘇東坡、米芾,甚至皇帝宋徽宗,都花錢收藏不少書畫,因此書畫市場非常興盛,有一定的市場機制。 一般人總以為元代的漢人受到歧視,社會地位低下,所以文化比較不發達,事實上,馬可波羅在遊記中盛讚當時中國的繁華與富裕,可以證明元代的中國文化非常昌盛。書法和文人畫在元朝非常發達,書畫市場也很熱絡,賣畫為生的文人不在少數,元代第一大書家趙孟頫,甚至留有賣字的價格記錄。 明朝的政治環境相對安定,在當時最富庶繁華的蘇州地區不但出現了影響最大的吳門畫派,也帶動了蘇州的書畫產業,形成了相當健全的市場規模。 到了清朝,書畫的收藏更加普遍,加上清朝特別流行碑刻書法,碑刻拓本的買賣達到歷史的高峰。在書畫創作上,則出現了大量掛牌賣畫的著名畫家,尤其是揚州,集中了許多富有鹽商,成為當時中國最繁榮的城市。鹽商們富得流油,想盡各種辦法炫富,園林、飲食、聲色,各種物質享受極為發達,同時也帶動書畫買賣的市場化,有名的「揚州八怪」,就是特指八位風格特出的揚州職業畫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曾經當過縣令的鄭板橋。 鄭板橋潤例 鄭板橋以畫竹出名,書法融合篆、隸、行、草、楷,自成一家,他也可能是第一位為自己的書畫作品公開訂價的畫家。 潤例,是指書畫篆刻家出售作品所列價目標準。潤例又稱潤格、潤約、筆單等,它好比寫文章的稿酬。鄭板橋的潤例,內容詳細、形式特殊,可以說是古人書畫訂價的典範。 鄭板橋的「潤例」是這樣的: 「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條幅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送禮者,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白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年老神倦,不能陪諸君子作無益語也。」 鄭板橋的「潤例」之所以有名,除了標明書畫的價錢之外,主要還是因為其中坦率表達的個性。他說,書畫買賣就要用金錢交易,而且要現金,送禮沒必要,也不接受賒帳,最好是東西買了就走,他也不想浪費時間和客人聊天。 鄭板橋還作了一首詩,貼在門口。詩曰:「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邊。」意思是,要畫,就拿錢來買,套交情是沒有用的。 事實上,鄭板橋之所以如此三番兩次的宣示,主要是一般人並沒有買畫的習慣,不免造成畫家的困擾。但這種情形,其實很難避免。大概任何書畫家,都有這種困擾。 在以前,畫家通常是自己賣畫的,所以潤例的訂定,非常重要。因為鄭板橋訂潤例的模式太過有名了,後來所有書畫篆刻家都借去參考使用。 齊白石的潤例 齊白石是清末民初的大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可能也是在北京「開市」最成功的畫家。 齊白石年輕時是湖南鄉下地方的木匠,因為喜歡書畫,所以改行學畫畫,不過最初學的是肖像畫,照相發明之前,肖相畫有一定的市場。湘潭風俗,畫生人稱「小照」,畫死者稱「遺容」,齊白石應該兩者都擅長。 畫人像之外,齊白石也經常為主顧家女眷畫帳簷、袖套、鞋樣之類,有時還畫中堂、條屏等。簡單來說,齊白石最初學的,可不是什麼文人書畫,而是當時庶民生活的應用美術。 一直到五十七歲到北京治印賣畫之前,齊白石可以說只是一個地方上小有名氣的畫家,但到了北京之後,他認識了當時的大詩人陳師曾,陳師曾在齊白石六十歲那年,攜中國畫家作品東渡日本參加「中日聯合繪畫展」,齊白石的畫引起畫界轟動,並有作品選入巴黎藝術展覽會,齊白石的書畫篆刻才終於受到重視,並且成為當時最有世界性知名度的中國畫家。 齊白石本來就以賣畫為生,有了知名度以後書畫篆刻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同時各界的交往、應酬也非常繁複,所以七十歲以後,他訂了一個仿照鄭板橋但更為詳細的潤例: 「余年七十有餘矣,若思休息而未能,因有惡觸,心病大作,畫刻目不暇給,病倦交加,故將潤格增加,自必扣門人少,人若我棄,得其靜養,庶保天年,是為大幸矣。白求及短減潤金、賒欠、退還、交換諸君,從此諒之,不必見面,恐觸病急。余不求人介紹,有必欲介紹者,勿望酬謝。 「用棉料之紙、半生宣紙、他紙板厚不畫。山水、人物、工細草蟲、寫意蟲鳥皆不畫。指名圖繪,久已拒絕。 「花卉條幅,二尺十元,三尺十五元,四尺三十元,以上一尺寬。五尺三十元,六尺四十五元,八尺七十二元,以上整紙對開。中堂幅加倍,橫幅不畫。冊頁,八寸內每頁六元,一尺內八元。扇面,寬二者十元,一尺五寸內八元,小者不畫。如有先已寫字者,畫筆之墨水透汙字跡,不賠償。凡畫不題跋,題上款者加十元。刻印,每字四元。名印與號印,一白一朱,餘印不刻。朱文,字以三分四分大為度,字小不刻,字大者加。一石刻一字者不刻。金屬、玉屬、牙屬不刻。石側刻題跋及年月,每十字加四元。刻上款加十元。石有裂紋,動刀破裂不賠償。隨潤加工。無論何人,潤金先收。」 從齊白石的潤例,可以看到的也不只是訂價的方式,還有許多買字畫、篆刻的「規矩」,這些規矩其實都是長期以來會困擾畫家的瑣事累積而成的經驗。 事實上,不只是一般人不懂向名家買賣字畫篆刻的規矩,即使是書畫創作者,也會有同樣的問題。 例如刻印,我就曾經在一位篆刻家朋友那裡,親眼看到某一位書法家「詳細交代」他想要什麼樣的印章,要什麼字體,要怎麼刻,最後篆刻家實在忍不住了說,「這樣刻很費事,你要不要另請高明?」 藝術創作,可貴的是作者的自由發揮,如果有太多期待、太多自己想要的風格、形式,必然限制了作者的創意,無法自在揮灑,所以大部分的書畫家都不願意接受「點體」(指定風格),並非作者耍大牌、擺姿態,而實在是在過多的期待下,無法瀟灑創作。(上)• 前一篇文章 【光陰廚房】便當 下一篇文章 【小品人間】慢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 作者其他文章【書畫墨色】 松煙與油煙周澄與「台灣江派」寫經就是修行從隸書開始學書法老實寫字(下)硯田歲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