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體七言
圖/侯吉諒
文/侯吉諒
多年前,研究手工紙的王國財兄問我,為什麼許多書畫家都說他們喜歡用松煙?因為不了解有多少書畫家喜歡用松煙,以及為什麼,所以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一般說書畫用墨為基本顏料,但墨在不同時期人們用的墨是不一樣的東西。最早的墨,是大自然中黑色的礦物,如煤或深色的礦物,到了漢朝,才有人工製墨,原料大抵也是煤、礦物磨成粉以後加上動物膠,這樣可以方便攜帶、容易使用,宋朝之前,用松樹燃燒後產生的「煙」(炭粒子)作原料大概就已經出現了,至於為什麼用松樹而不是其他的樹種,應該是眾多經驗的累積,因為松樹的煙做成的墨顏色最深沉。
古時候一種工藝的形成必然受限於當地的物產,所以古人做墨一定不只用松煙,蘇東坡在海南島的時候也曾經自己動手做墨,用的是檳榔樹,根據一些研究證明,檳榔產生的煙,顏色也很黑,蘇東坡大概是看當地人用檳榔樹當柴火而得到啟發。
墨的製作方式在宋元之間從松煙轉向油煙,北宋時期的松煙已經非常高明,有好幾位製墨大師的事蹟被蘇東坡、黃山谷記載在他們的筆記之中,北宋幾位大師的書法墨色深沉烏黑,經過將近千年依然令人驚豔;松煙原料取得不易,所以逐漸被製作方式相對比較容易的油煙取代。
油煙是植物油不完全燃燒產生的炭粒子,因為原料是油,沒有雜質、燒出來的煙也比較細。加上有一定的油性,所以油煙的墨色烏黑發亮,比松煙更容易表現書法的墨色。從此以後松煙就退居二線了。
但松煙畢竟歷史悠久,現代墨條生產中心在安徽,安徽有黃山、黃山上多松樹,所以黃山的松煙就成為書畫家的夢幻墨品,二○○七年左右,中國傳統文房產業復興起來,製墨的私人廠商大都是原本做墨名家的後代,有配方、有技術、有舊的墨模子,很快安徽墨條就出現了許多高級精緻的產品,一條一兩的墨(大概就是成人拇指大小),可以賣到好幾萬台幣。
相對來說,台灣製墨的人,就只剩下一個被稱之為國寶,也喜歡自稱國寶的陳嘉德了。安徽製墨的廠商通常強調墨的原料都是自己加工取得,按古法取煙、熬膠、加上特殊中藥配方,一切都是自己加工。陳嘉德的墨則是德國進口的煙、美國進口的膠,和傳統相去甚遠。
磨墨寫字是雅事,在現代,磨墨主要磨的是性子,是一種氣氛,和墨色比較沒有多大的關係。當然松煙、油煙還是色相不同,但使用上可能還是油煙比較容易,松煙有特殊的味道,但顆粒比較粗,寫字畫畫都需要一點不同的磨墨技術,但其實一般人恐怕是分不出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