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義診 為喇嘛看病去

李祖翔 |2012.05.05
1389觀看次
字級

台北醫學大學海外醫療服務南印度團,也在國際服務中有所收穫。服務團團長、牙醫系四年級的葉淨丰說,最難忘那片紅土大地及溫暖的人情味,就像醇濃的藏人奶茶香,永存心底。

他們的第一站來到「Kollegal藏人屯墾區」,距離南印度科技大城有七小時的車程,為印度境內資源最缺乏的屯墾區之一,交通不便,機車是主要工具,市區路面狀況不佳,所以就診十分不便,當地只有一家醫院,沒有牙醫駐診,僅一位口衛士作簡單的洗牙和填補工作,因此民眾就診意願低,「我們第一次到那,一個星期內蜂擁而至的看牙人潮險些引發激烈衝突,第二次不僅資源更充足,還待上兩個星期消化源源不絕的看牙需求。」

布置診間的工作必須在有限的空間和工具裡做出最有效率的分配,他們搬來一張病床,兩張鐵椅倒放,舖上垃圾袋就像水桶,可以裝病人的唾液、血水。學生分成掛號組、機動組和牙助組,負責接待、詢問病史、量血壓、遞拿器械和分裝藥丸、照光及用酒精棉球擦拭器械等,沒有一個人是閒著的,因為有許多人都曾得過肺結核或B型肝炎等傳染病,因此高溫、高壓消毒都要兩次。

無所求卻滿載而歸

「印象深刻的,是到幼稚園、僧院、國中、小學和老人之家作衛生教育。」葉淨丰一行人吃住都在僧院,僧院的負責人除了打理他們的生活起居,還跟著一起作衛教,協助翻譯,還有很多人伸出援手,他感動的說:「明明無所求,卻滿載而歸,這就是國際志願服務最迷人的地方吧。」

每天早上的鬧鐘,是小喇嘛的敲碗聲,「這裡生活條件差,因此沒有過多的物質慾望,一點小開心就能滿足,樂天派的生活觀反映在笑容裡。」真誠是他們最擅長的語言,「我們自以為給予當地人最立即、最缺乏的資源,是一種理直氣壯的奉獻,但在遇到當地人真心的感謝與協助後,這樣的自負讓人汗顏,他們的付出根本不需要包裝,一個單純的微笑與祝福,就能讓我們滿足好久!」

隨後來到Hunsur,醫療資源稍好但同樣不足,有一位藏醫、一位常駐內科醫生,無口衛師或牙醫駐診。「休息時,喇嘛道出遷移至此的歷史,多少人在嚴冬中翻越喜馬拉雅山,只為了躲避共軍追捕;多少人成功抵達印度,卻少了許多同伴,語氣輕鬆自如,但看著他們悠悠的眼神,那種感受不是生於平穩環境的我們能夠體會的。」

帶著吃驚與複雜的心情咀嚼這些故事,學生漸漸明白為什麼自己要站在這塊土地,用半個暑假的時間做義診服務,「原來比起他們,我們的生活多麼安逸,能盡一份心力,讓他們過得更好,是幸福的體現。」義診最後一天,上百位喇嘛湧入診間,是至今最難忘的回憶。

此外,葉淨丰提到,很多人當醫生的理由,是透過服務讓人快樂,並且滿足自己的成就感,但他們害怕「例行事務」,覺得枯燥乏味,然而出國服務後,才發現只要真心為人奉獻,即使是例行事務,依然能改變很多人,甚至有人會感激一輩子。而國際志願服務只在讓義工個人、內心有所成長嗎?當台灣的蛀牙率是百分之五十至六十時,他們第一次到當地身障中心調查,蛀牙率是百分之七十,隔年卻是百分之三十!成果讓學生動容、護理人員欣喜若狂,原來做好事是這麼有成就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