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處境 飼養不人道 動物處境堪憐

楊慧玉 |2012.04.22
1009觀看次
字級

集約式飼養管理下強調產量,往往忽略、犧牲了個別動物的福祉。動物的福祉或許可以從其健康、行為、生理表現等不同面相來評估,但在理性驗證的同時,其實毋須科學插手,只要以同理心看待便能體會,未以人道飼養的經濟動物,處境著實堪憐。

瘦肉精致跛足、互咬

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瘦肉精的一種)是用來添加在飼料當中,用以助長豬、牛等長出肌肉的藥物。

據農委會防檢局委託動物科技研究所所做實驗,結果顯示,最高有五成的豬隻在食用有添加萊克多巴胺的飼料後,有起身不便、走動較緩慢等障礙,由於可增加瘦肉率,豬隻後肢較無法支撐,有跛足現象。

而據美國農業部贊助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研究顯示,豬隻在餵食萊克多巴胺後,在大腦化學作用上出現變化,有互咬、追逐同伴之類較高的攻擊性行為。研究人員發現,豬的前額葉皮質以及豬主掌情緒的大腦區出現很多變化,而且不僅於短期,食用後數週仍有該現象。

母豬夾欄致刻板行為、骨骼脆弱

就豬隻的生物特徵,本有群居、在泥中打滾調節體溫、喜好探索、築巢等需求。但為節省空間、避免流產,業者會將懷孕母豬隔離於夾攔裡(箱式鐵籠飼養法);產後,為避免壓死小豬,母豬又得住進分娩欄,幾乎一輩子就在這之間來來去去。由於空間狹小,行動遭到限制,造成母豬會有咬欄杆、假咀嚼等刻板行為,也會使其反應遲鈍、骨骼脆弱。

肉雞啄羽、蛋雞終生未踏上土地

雞隻原有覓食、探索、運動、梳理羽毛、沙浴、社交等需求。據研究,飼養在雞籠裡的雞隻會因為缺乏運動而導致骨骼脆弱、行走能力受損;飼龍裡飼養密度若過高,雞隻易患皮膚炎、熱緊迫等,其腎上腺素會增加,有暴力、啄羽等現象,故而遭翦嘴,以避免相殘。

至於蛋雞,在台灣則多以格子籠方式飼養。即是將兩到四隻雞關在約莫A4紙張大小的籠子裡,吃喝拉撒睡都在籠子裡。窄小的空間讓牠們互相踩踏,更無法張開翅膀梳理羽翼、伸展雙腿,導致骨骼脆弱,在被驅趕時容易斷裂。集約的管理方式,多數蛋雞一輩子不曾踏上土地,母雞更會被迫斷食,強制換羽,終生不斷下蛋。目前我們所吃的雞蛋,有百分之九十九即是格子籠蛋雞所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