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在出訪非洲前夕,對於當前社會引起爭議的油電雙漲與美牛等問題,做概括性的說明。馬總統說:「現在不痛,以後更痛。」更說:「第二任,不該只會討好選民。」他充滿信心的說:「政府有勇氣來做這樣的事情,是因為還有兩年多才要選舉,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干擾,讓大家可以很坦然,也很勇敢的去面對過去不太敢面對的現實,我們拿出魄力來,就做了,我們承擔責任,實際上很多人心理也知道這是正確的路。」
對於馬總統的這番誠懇的說明,我們有幾點看法:第一、馬總統指出了台灣最惡質的政治元凶,就是選舉。連馬總統都承認敢在現在大刀闊斧的做事,竟然「主要是因為還有兩年多才要選舉」,可以看出選舉對於台灣政策的扭曲、對於決策的綁架、對於興革的避之唯恐不及、對於多數人不支持的政策少「雖千萬人吾往也」的擔當與勇氣,影響多麼的深遠。大家為了斤斤計算選票,於是政策成了諂媚的工具、主張成了討好的籌碼,人人向民粹低頭、政客向鄉愿彎腰,這真是台灣人的悲哀。連馬總統都無法抵抗這股惡質潮流,如各種津貼應由專家訂定一個合理的標準,再依通貨膨脹指數調整,這是正確的作法;但是選前馬總統還是放棄了他的理想,讓各種津貼到了選舉就漫天喊價,這種選舉綁架政策、選票脅迫理念,反應了台灣民主的不成熟、反應了台灣政黨的不負責。就因為還有兩年多才要選舉,所以馬總統才能「很勇敢的去面對過去不敢面對的現實」,可見選舉已成怪獸,請問那個政黨敢在選前談證所稅?
第二、馬總統有定見、有深謀、肯承擔、具勇氣,這些我們支持與肯定。但是千萬不要掉進為了建立歷史地位急迫感的陷阱中,獨斷獨行;所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重大政策,都應廣徵社會意見,傾聽學者專家建言,政策才能周延,才能兼顧各層面的利益。卡內基在領導人的訓練中就指出:「智慧領導人必須衡量並建立自己的領導風格,掌握管理一個團隊,發揮個人最大能力,達成集體成功的藝術。」由此可見成功是集體的,傾聽則是一種藝術。說話顯示知識,聆聽顯示智慧,這是深謀遠慮的核心。
第三、我們支持馬總統去從事「現在不痛,以後更痛」的改變;但是愈讓人民「痛」的事,愈會引發民怨。因此良好的溝通能力極為重要,此次油價上漲用突擊式的宣布、美牛明明會開放進口卻從不講清楚說明白,都是顯例。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台大校慶典禮上指出好的領導人一定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說清楚講明白可以減少許多非議與猜疑;更可凸顯民粹式的一味反對缺乏正當性。陳院長昨天抱病到南部去說明政策就是對的事情,借由誠懇的溝通,讓民眾有了緩衝的冷靜,更可破解政治上的算計。
史奴比漫畫裡的查理布朗,站在海灘上欣賞親手蓋的沙堡,結果大雨一來沙堡便被沖掉了。當他看著曾經矗立沙堡的那片空地,他說:「這裡一定有個功課,但我不知道是什麼。」那個功課就是沙堡美麗而不穩固,好的政策還需要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