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文建會主委龍應台上任後昨天首次下鄉,視察高雄市茄萣區文化資源,同時也是探親之旅,在茄萣區和闊別四十年的鄉親見面。她表示,中華民國有七千多個村,台灣文化權應以「村」為單位,每個地方都應受到照顧。
龍應台重視廟宇文化,她認為,陣頭就是表演藝術、工藝彩繪就是美術,而儀式、符咒都是文字歷史。昨天她看了茄萣王船的製造,深覺八至十二年才舉行一次的茄萣王船祭,可以申請登錄為文化資產保存。
龍應台昨天在茄萣區視察,她表示,茄萣是她十四至二十二歲成長的家鄉。生長在海濱和廟前,使她對鄉村和泥土有特別的情感,因而思考文化部願景,文化落實因以村為單位,豐厚民間文化。
龍應台以德國一萬七千人的小鎮為例,有開放的圖書館、表演廳、書店,再冷門的書都可以買到,充分顯現文化權落實以村為主。龍應台指出,下鄉第一站到茄萣,不是因為是她的故鄉,而是因這裡是台灣的一個典型小鄉,只有一間藏書很少的圖書館,文化資源少,沒有一個可容納村民聚會的公共空間。
台灣城鄉差距大,龍應台認為,文化資源的分配應不分南北、東西、本島或離島,更不是藍綠政治紛爭,而是中央和地方合作,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