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自然」事業多年,張蕙芬成為朋友的「自然老師」,當朋友煩惱該帶孩子到哪裡親近自然,她總是義不容辭當起導覽解說員。
以她多年的觀察,她認為,許多人整天待在有空調的屋子裡,對於大自然習慣性地視而不見,尤其是生活在都會區的人更是如此。「想要體驗自然的美好,第一步要重新開啟我們與生俱來的感官。」她說,天空的色彩、四處滿溢的花香、撫觸樹幹或家裡貓狗的毛髮,都能留下深刻的自然印象。
她推崇美國著名的環保作家瑞秋‧卡森所說:「如果要讓小孩一直擁有天生的好奇心,那麼,至少要有一個能夠分享他好奇心的大人陪伴著,與他一起重新發現世界的喜樂、驚奇與神祕。」
孩子的第一個自然老師是父母,她建議家長可以在夏天帶著孩子一起聽蛙鳴交響曲,或是點點的螢火蟲,感受動物與昆蟲的通訊語言,大人也能透過孩子的眼光,重新認識所處的世界。近年來台灣的保育團體日趨成熟,張蕙芬說,不論是賞鳥、賞蝶、賞蛙、賞蟲、賞樹,都有專業的解說員現場導覽的活動。
以賞鳥來說,台灣擁有獨步全球的世界性景觀,目前正式紀錄的鳥類共有五百三十三種,占全世界鳥種的十八分之一,若除以單位面積,鳥種密度高居世界第二。每年九月到十月是墾丁的賞鷹季;九月到隔年四月是台南曾文溪口的黑面琵鷺;十月台北的關渡自然公園則舉行「雁鴨水鳥季」。她建議家長一定要帶著孩子走進自然,體驗自然之美。
問她參訪自然是否會驚擾或破壞了自然生態,她說,在專業團體的協助之下,孩子不僅領略萬物皆有生命的意義,也會學習如何當個自然欣賞者,如同父母帶孩子進戲劇院或音樂廳一般,久而久之能培養自律與自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