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告別妙月長者後,便繼續前往南方出生大城,參訪無勝軍長者。經言,無勝軍長者因「見無量佛,得無盡藏」,而成就「無盡相菩薩解脫」。

經疏中解釋,「見佛無量」即「得法無盡」,「聞諸妙法」即「得無盡藏」;而「無盡相菩薩解脫」法門,即「所成之德相無窮盡」之謂。
《文殊指南圖讚》有偈云:「迢遙遠入出生城,鬧市門頭話道情;多謝吾師言兩句,卻深思我路千程。得無量藏因誰悟,見盡高人合自明;作夜松床秋夢起,一天星月照簷楹。」
〈慈容四十九現〉偈語和版畫皆與善財童子訪參訪無勝軍長者無關,版畫主要依據偈語中的「尊者見佛」為意,因此,畫面中呈現一位穿著袈裟之比丘,雙手合十,以朝禮狀立於岩上,且與上方之佛菩薩遙遙相望。
偈語則出自《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和《宗鑑法林》,作者是宋代佛照德光禪師(一一二一~一二○三年),臨江彭氏,年二十二禮光化院足庵禪師落髮。
一日,大慧禪師於室中問師言:「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不可言說,不可無語。」
德光禪師擬對,祖師隨即棒之,剎那間,德光禪師於從前所得,瓦解冰消,豁然大悟。
此處偈語出自一段遠古公案,某日,阿育王於內宮齋請三萬大阿羅漢,然而卻見首座無人,於是阿育王便問海意尊者。海意尊者示意,首座乃賓頭盧尊者,言訖,只見賓頭盧從空而下。
阿育王禮敬尊者,續問尊者是否親見佛來?尊者以手策眉,言:「會麼?」
阿育王曰:「不會。」
尊者言:「阿耨達池龍王曾請佛齋,吾是時亦預其數。」
禪宗祖師參此公案,或言,卻 勞尊者!或言,希有!希有!或言,且道什麼處見?
德光禪師依此公案作偈:
尊者親曾見佛來,
雙眉策起笑顏開;
古今不隔絲毫許,
天上人間更有誰?
禪師說了天上人間更有誰?
也許,在今夜的幽靜處有明月!
也許,在明宵的闇藹中有天心!
也許,還有許多的明月、天心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