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年前是採買年貨旺季,傳統市場、大賣場充斥著南北雜貨及散裝食品,隱藏著更多食品安全風險,可能危害健康,民眾不可不慎。
在食品添加物中,最常見添加過量的殺菌劑(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防腐劑(苯甲酸、己二烯酸及去水醋酸)。由於食品中含有許多養分,在販售或保存期間,可能會發生劣變或孳生微生物而造成腐敗,因此有些業者會添加防腐劑來抑制微生物生長,以延長食品的保存期限。
而依「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規定,殺菌劑是可以使用於魚肉煉製品、除麵粉及其製品以外之其他食品。但具有殺菌及漂白作用的過氧化氫會造成頭痛、嘔吐、腹痛等,因此法令規定不得殘留在食品中。
北台灣科技學院餐飲管理系副教授李哲瑜指出,以不耐久放的麵製品、豆類製品為例,業者就容易違法添加殺菌劑或使用超量防腐劑,一方面可能是避免食物酸敗,一方面也有可能是製作食品的衛生條件不佳,導致食品嚴重被微生物汙染,所以民眾應避免選購顏色過白的商品。
此外,年節常見的零嘴如白瓜子、魷魚絲等,則暗藏二氧化硫、過氧化氫風險;必備的臘腸類則易含亞硝酸鹽與色素。
李哲瑜表示,二氧化硫常作為防腐、殺菌、漂白之用,可防止食品發生褐變,常使用在脫水蔬果、乾燥金針等商品,是容許添加、可殘留的添加物,所以也常有超標問題,如色澤鮮艷的金針,過量風險就較高。若食用過量,可能導致嘔吐、氣喘、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的還會致癌。
至於臘腸、香腸等加工年貨,則常用亞硝酸鹽以防肉毒桿菌孳生,以此造就出特殊的風味。亞硝酸鹽雖為致癌物,但若未使用而造成肉毒桿菌為害則更糟糕,它雖容許添加的,但容許值為每公斤在七十毫克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