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宋室南遷的吳說,字傅朋,號練塘,錢塘人,官至信州太守,善於書法,獨創「遊絲書」。

遊絲書在中國書法史上歸於雜書之列,不是特別受到重視,但在日本所編著的中國書法史都將其列入,其字型與日本假名書法的線條是相映的。
日本書道源於中國,最初是由古朝鮮國透過高句麗經百濟傳至日本,約於南北朝時期。到了盛唐時,因遣唐使將王羲之、歐陽詢、褚遂良等書法風格傳入,彼時正是日本奈良時代,由於受到主政者重視,書法全以「唐樣書風」為主,影響日本文化甚廣。
之後到了平安時代,小野道風確立「和樣書風」,日本書道才開始脫離全漢字創作。小野道風開創適於日本文字的和樣書風,也就是假名書法的雛型,其特點是走筆減略了提按,強化連綿不斷的線條,所以僅見線條不見筆勢。
如同日本語的發音,許多是用漢字單音,假名發音如仄聲,唯讀法有高低之分,有聲無韻。我國的發音有聲有韻,有平有仄,有抑、揚、頓、挫,可以悠遠若洪鐘之聲,可以輕柔似呢喃軟語,民間皆以河洛古音言語,尋常人說話皆好聽。
我國書法仍然以遵古為主,強調抑、揚、頓、挫,不喜張狂與纖弱。近人如于右任與溥心畬皆為大家,于書溫厚,溥書傳統功力最深,皆與民間底蘊相通,故能厚土深培。
吳說的「遊絲書」如春蠶吐絲,雖然柔美流麗,也僅於日本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