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拍得細膩深入,平鋪直敘的劇情中,鏡頭語言客觀但意涵豐富。演員也非常棒,天才童星湯瑪士多西特(Thomas Doret)的演出
貫串全場,被國際媒體譽為媲美《四百擊》中永垂不朽的尚皮耶李奧。
這是達頓兄弟的第八部劇情片《騎單車的男孩》,有別於過往風格,這次他們轉以小品方式,描寫了一則男孩的成長寓言,片中甚至出現過去罕見的音樂襯底,更首度選擇在夏天開拍,全片洋溢著單純又真誠的風格,以生活中發生的種種細節,來呈現對當今教養問題的關注。
孩子成長過程的變數
片子一開始,以十幾分鐘的長度,來描繪十二歲男孩「希利」得知他被父親棄養後,完全不相信的衝擊。
他無所不用其極地逃出教養院,回到父親老早就搬離的舊公寓,用各種激烈但無效的方式,去追問父親以及象徵和父親一起生活過的證據──一部單車的下落。
十二歲男孩在體能上已有強勁矯健的衝撞力及破壞性,但內心卻完全還沒長大,這股莽撞又天真的內驅力,讓希利在一個夏天之內,鬧出一連串自己受創、周遭大人頭痛的事件。
飾演「希利」的童星湯瑪士多西特,有極驚人及感人的演出,許多為了引人注意,或者反射內心焦慮的肢體動作,如反覆轉動水龍頭、拚了小命似地猛踩單車,四處尋父、突然地用頭猛撞車窗玻璃自殘、把高他一個頭的小混混撂倒在地等,他完全看不出是在「演」,而像他真實自我的呈現。
社會邊緣人的年輕父親,輕易以不成理由的理由棄養親生骨肉,把問題丟給社福機構,在德國,被棄養者也許不至於流離失所,但希利心理上的創痛,是其他人難以幫忙弭平的黑洞。
編劇兼導演的達頓兄弟,從頭至尾未替希利脫軌失序的行徑,尋找推托之詞,而是引領觀眾慢慢理解男孩的際遇與感受。
原來,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可以如此充滿危機和變數,作為父母和教養者,怎能不戒慎恐懼!
萍水相逢的美麗
相對於男孩父親的無情,原本和希利素昧平生的美髮師珊曼莎,則像天主垂憐之手,適時接納了希利無依的心靈。片中這位腰圓腿壯的「阿桑」,竟是曾二度榮獲法國「凱撒獎」的比利時女星西西迪法蘭絲。她在片中素顏簡裝,渾身洋溢母愛,與她過去青春性感形象判若兩人,驚嚇了所有媒體及觀眾。原來法蘭絲為了符合達頓兄弟期待而增胖、並赴美容院學習替人洗髮,成功擺脫明星味,洋溢母性光采,大大突破過往的形象。
片中珊曼莎為了萍水相逢的希利,付出了無盡的關愛與包容,她為了希利耗費心神、金錢,甚至被他誤傷,卻完全沒有拒絕或責難他,更不惜在男友下最後通牒「要我,還是他」時,毅然選擇了男孩!這一幕最令天下女性動容。
片中後段,珊曼莎和希利一起在田野中騎單車,並坐在草地上啃著三明治的畫面,令觀眾看得滿心歡喜,為珊曼莎終於引領希利走出生命暗巷而喝采!沒想到結尾劇情天外飛來一筆,被希利所傷的男孩找到機會報復他,害他從樹上掉落而昏迷,在希利生死未卜的幾分鐘之內,一場父親教孩子說謊避罪的橋段,令觀眾看得瞠目結舌!
相對於希利的父親,這個父親對兒子的愛,超越於道德及法律的辯證之上!結尾下得簡短有力且不落俗套,是達頓兄弟令人讚嘆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