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媒體永遠不愁沒新聞,戰爭要「師出有名」也不愁找不到藉口。
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發布報告,稱已發現可信證據,伊朗正在研發核武。美國表示,考慮制裁伊朗的央行。美國官員相信,如果這樣做,伊朗就有可能被排擠在世界金融體系之外。
伊朗發展核武的傳聞不是一兩年的事了,美國前總統布希二○○二年把伊朗稱為「邪惡軸心」,意欲動武阻止其發展核武,但受制於伊拉克戰爭,無法同時發動兩場戰爭。如今駐伊拉克美軍年底將全部撤出,國際原子能總署「適時」發表報告,也真巧。
前車之鑑 美國按兵不動
伊朗堅稱核計畫出於和平目的,總統內賈德說,伊朗「不需要核武器……不會造兩枚核彈來對抗你們的兩萬枚。」這番話意在弦外,諷刺西方國家有龐大核武庫。
內賈德去年說,猶太復國主義者都是「該死的」。這一言論讓人想起他著名的狠話:「以色列應該從地圖上抹去。」以色列目前由鷹派執政,三年前即成功試射長程彈道飛彈,本月初再度試射,能攜帶核彈頭攻擊伊朗。因此以色列、伊朗有可能最先「槓上」。
英國高層官員認為,以色列若攻擊伊朗核設施,最快可能在耶誕節或明年初。英國官員認為,明年十一月美國要舉行大選,歐巴馬擔心失去美國猶太裔支持,可能被迫提供以色列後勤支援。
二○○三年,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由出兵,後來這份情報被批造假,IAEA還公開嗆美。歐巴馬政府深知,當年的錯誤情報,對美國的威信產生重大傷害,如今換成IAEA指控伊朗疑似發展核武,美國雖然主張國際社會應升高對伊朗制裁,但對IAEA這份報告刻意保持距離,「按兵不動」。
宿敵以色列:誰怕誰?
以色列原本淡化外界對該國意圖攻擊伊朗核設施的揣測,表示尚未決定。國防部長巴拉克說:「戰爭不是野餐。我們要的是野餐,不要戰爭。」
不過,巴拉克也警告,以色列不排除任何選項,他並駁斥以色列會因伊朗反擊而受重創的說法。果然,巴拉克兩天後說,以色列是這地區最強大的國家,軍事準備充足。他估計,戰爭爆發後,部分設施會遭損毀。但若以色列人待在家中,死傷不會超過五百人。
分析師認為,巴拉克這番話意在安撫民眾。以色列民眾擔心,一旦動武,伊朗將用導彈發動報復性打擊。
伊朗也很強硬。國防部長瓦希迪說,以色列對伊朗動武說法是媒體虛張聲勢,但伊朗有能力應對任何襲擊。「我們多次表態,伊朗國防能力很強,裝備先進,無論是應對海上、水下,還是導彈威脅。」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航空部隊指揮官哈吉紮德也放狠話,說如果美國軍事打擊伊朗,伊朗將加倍報復。「你們殺我們一個,我們殺你們一群。」
伊朗總統艾馬丹加表示,伊朗「不需要原子彈」來對抗美國,寧可以智慧擊退美國的威脅。「如果美國想對抗伊朗,一定會因伊朗的反應而後悔。」他說:「歷史已顯示,與伊朗作對的任何人都會後悔。」
中俄等國反對攻打伊朗
以色列可能對伊朗發動攻擊的傳聞甚囂塵上,已引起中國、俄羅斯關切。中俄兩國是伊朗重要盟友,力促IAEA軟化報告內容,或根本不要發布,因為「這樣只會把伊朗逼到牆角。」
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對伊朗的態度,一直比美國、英國和法國溫和,說法也較委婉,表示伊朗應展現「誠意」,與國際原子能總署「認真合作」,但也呼籲原子能總署要「公正和客觀」。
俄國外交部長拉夫洛夫說,任何對伊朗的軍事行動,將造成「非常嚴重的錯誤和難以預料的後果」。總統麥維德夫警告,以色列揚言攻擊是「極端危險說法」,可能導致中東地區災難。
法國態度模稜兩可。總統沙克吉抨擊伊朗發展核武是「偏執的欲望」,稱如果以色列受到威脅,法國不會坐視不管。但外交部長朱貝說,對伊朗的制裁雖應更加嚴厲,但不應採取軍事打擊,因這會引發中東局勢全面動蕩。
此外,美國Rapidan集團公布的研究報告說,如果以色列空襲伊朗導致荷姆斯海峽關閉,國際油價可能飆到每桶一百七十五美元,重創全球經濟。西方國家評估是否對伊朗動武,這將是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