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文學 曖曖含光 2011 諾貝爾文學獎桂冠 川斯楚默

周慧珠 |2011.10.16
1557觀看次
字級

中午時分。魚貫而至的自行車上空

洗過的衣服隨灰色的海風飛舞。

請注意兩側的迷宮!

我被無法解讀的文字包圍,我是一個十足的文盲

但我支付了我所應該付的,東西都有發票。

——〈上海的街〉

當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公布之後,這一首托馬斯‧川斯楚默在一九八五年訪華後為中國而寫的詩〈上海的街〉,在中國重新浮出檯面,競相傳誦,他的中文版詩集更是一書難求。

在瑞典,人類文明仍然是大自然中的客人,「酷愛大自然、敬重大自然」在瑞典現代社會中依然有強大的推動力,有如信奉國教一般。瑞典人民上班時間努力工作,忠於職守並自我約束,休息時完全放開、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活。

——《瑞典和瑞典人》

世界上第三大音樂輸出國的瑞典,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故鄉。自一九○一年開始,瑞典研究院開始頒發諾貝爾文學獎。每年秋季,世界文學界的目光都會投向瑞典,關注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兒童文學作家林格倫、小說家兼劇作家斯特林堡、詩人川斯楚默都讓瑞典文學發光發亮,對世界各地文學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一一年十月六日下午一點,瑞典諾貝爾委員會宣布,瑞典詩人托馬斯‧川斯楚默(Tomas Transtromer)以「通過凝練、透徹的意象,他為我們提供了通向現實的新途徑。」(Through his condensed translucent images he gives us fresh access to reality),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自一九九三年以來,川斯楚默每年都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雖然他創作的詩歌只有一百多首,但卻是瑞典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在瑞典家喻戶曉,甚至被譽為當代歐洲最傑出的象徵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大師,作品被譯成六十多種語言,更是多次獲國際獎項;一九九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沃爾科特(Derek Walcott)曾說:「瑞典文學院應毫不猶豫地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川斯楚默,儘管他是瑞典人。」

諾貝爾文學獎已經多年沒有頒給詩人以及瑞典文學家了,同時,雖然創設以來已經有七個瑞典人獲諾貝爾文學獎,但上一次瑞典作家獲獎是在三十七年前;一九七四年,文學獎被授予瑞典作家艾溫德‧約翰森和哈裏‧馬廷松,由於兩人都是評選文學獎的瑞典文學院院士,因此在國內外引起極大爭議,敏感的詩人馬廷松在巨大壓力下,甚至最終選擇自殺。此後,瑞典文學院對於授獎予瑞典作家,格外慎重。

川斯楚默曾兩度造訪中國,一九八五年四月,參加了在北京外國語學院舉辦的「瑞典詩歌座談會」,最近的一次則是在二○○一年。二○○四年,「中國北斗文學獎」把「終生成就獎」授予瑞典詩人川斯楚默,以表彰他對當代詩歌的貢獻。這是第一次一個外國詩人獲此殊榮。


Tomas Transtromer 小檔案


一九三一年四月十五日出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母親是學校教師,父親為新聞記者。一九五六年畢業於斯德哥爾摩大學,修習宗教史、心理學等。
一九五四年,二十三歲,出版處女詩集詩集《17首詩》受到矚目,轟動詩壇,被稱為「一鳴驚人和絕無僅有的突破」。
作品習於刻畫自然與音樂,擅長象徵與超現實的寫作手法,至今共發表超過一百六十首詩作,除《17首詩》外的作品,結集為《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音色和足跡》、《看見黑暗》、《野蠻的廣場》、《為生者和死者》和《悲哀貢多拉》十部詩集。作品已翻譯成五十多國語言。他除了是詩人、作家也是翻譯家。寫得最久的一首長詩,共耗時整整十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