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嬰兒潮指的是我們這批二次大戰後出生的三、四年級生,也被稱為台灣移民第一代,如今皆已兩鬢飛霜,抱著金卡、綠卡不如台灣健保卡的心情,在近幾年掀起返鄉(台灣)潮。
洛杉磯一位當祕書的朋友說,今年初,他經辦的護照量多加了上千本,很多是過去數十年都沒有使用過的台灣護照重新拿出來辦,這現象或許可以推理說,兩岸休兵,台灣生活環境及福利漸好,大家打算告老還鄉矣。
時光流轉,當年的留學移民浪潮已漸失色,台灣這蕞爾小島開始展現屬於自己的獨特吸引力,鄰居張家哥哥說,一出大門,右邊是三家超商,前面是兩家小診所,漫步到菜市場,也只要三分鐘,便利又便宜,逐漸成為台灣生活的特色。
這特色在戰後嬰兒誕生的那時代完全看不出來。政局欠安,生活緊縮,前程又無著,讓跨海留學成為大學畢業生的第一志願。那時候,「美利堅」就等於「黃金夢」,「美金」就代表富貴,再沒辦法,也要向當舖借錢標會把孩子送上飛機,機場的別離中,頸間的花環繫住親情的叮嚀,這早已絕版的花環,當年全然帶著鵬程萬里的祝福意象,更誇張的,還在家宅竹籬笆外舉行送行儀式,劈里啪啦的鞭炮聲,響徹雲霄,煙霧裡,看見老母掩面不捨的低泣……就此一別,來年再待遊子衣錦還鄉。
台灣的移民史上,也的確盛載著無數因留學有成而改變貧窮的感人故事,竹籬笆變水泥牆,再變高樓大廈,都含有美金的貢獻。如今,美國金融持續低迷不振,最令移民家庭依賴的老年福利也飄搖不定;而日本經濟已泡沫化,海嘯傷痛又未平,這兩個心目中的黃金大國,無法再給自己當年期待的庇護,怎擋得住「不如歸去」的興嘆?
小鳥在晨間鳴叫,隔壁張家哥哥提了菜籃出門迎接新的一天,若在異鄉,他這時刻可能還在寒風中發動車子,最近的購物中心也起碼要開車半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