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風華】 從台北州廳到監察院

文/莊莊 |2025.10.03
43觀看次
字級
監察院正門為圓弧形的八柱式門廊。圖/莊莊
穹頂彩繪玻璃。圖/莊莊
圓窗上有熱帶水果裝飾。圖/莊莊

文/莊莊

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孝東路交界的監察院,其前身在日據時代是台北州廳舍。從外貌就可以看出這棟建築物充滿典雅富麗之態,細部又帶點台灣風土特色。

本棟建築設計者為森山松之助,他有「推動日據時期公共建築舵手」之稱,台灣從北到南都有其建築作品,例如台灣總督府(現為總統府)、台灣總督府官邸(現為第二代台北賓館)、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現為國史館)、台中州廳(現為台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環境保護局)、台南地方法院、台南州廳(現為國立台灣文學館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等國定古蹟。

出身大阪貴族世家的森山松之助,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工科大學造家學科(今東京大學建築系),是難得一見的建築奇才。明治維新時,日本政府特地延聘英籍喬賽亞‧康德(Josiah Conder)前來教授西方歷史主義建築風格,第一屆學生中以辰野金吾最得賞識,並積極培育他為教育接班人。辰野的設計中,常見紅磚與灰白色系飾帶相間工法,還有塔樓與圓頂的設計,被稱為「辰野風格」。

森山松之助入學後,受教於辰野金吾,等同於師承喬賽亞‧康德這一體系。後來在一九○六年受台灣總督府聘僱前來台灣,一九一三年完成台北州廳建築第一期,一九一五年又完成第二期新廳舍後續的ㄇ字形工程。這座建築物,明顯受到兩位恩師啟蒙的影響,融合了西方技法與辰野教授的風格。

監察院入口面向西北方位,上方為扁平的銅製屋頂,下緣開了十二扇半圓形且具有通風效果的百頁窗;最頂端為馬薩式屋頂,呈兩段傾斜,內由多組柳杉木桁屋架支撐,其間設有貓道,便於檢視維修。建築本身為曲尺L型,從外部往正門視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托次坎柱式圓柱,撐起圓弧形的八柱式門廊(六根圓柱再加兩側各一根方柱),兩翼分別有八角狀的衛塔。

靠近屋頂的老虎窗(roof window),底層窗飾融合了台灣熱帶水果的意象;破縫山牆則是刻意在三角形山牆的中間處破空,讓視覺聚焦於底下的繁複裝飾效果。牆面刻有鮑魚勳章壁飾(中間橢圓,四周環繞花草紋飾,狀似鮑魚,為西洋歷史建築中常見的牆面裝飾物),視角往左右兩翼的牆面拉開,可以看見排列著紅磚與灰白仿石的外牆。

走進大廳,抬頭可見挑高十五公尺的穹頂,上面鑲嵌彩繪玻璃,造景仿似羅馬萬神殿;從前方的M型樓梯拾級而上,透過窗景,可以看見庭院的那棵大葉欖仁樹,見證不同時代的風采。

二樓還有台灣少見的壁爐設計,森山松之助可能沒有料想到台灣如此潮溼悶熱,下雪的機率甚低,所以壁爐完工後又再填補回去,直到整修時才拆了牆讓大眾得見原貌。

從日本時代的台北州廳到戰後的監察院,走過百年歷史,建築物不論被賦予了何種任務,都無損其藝術價值。森山松之助的建築作品,也因為在戰後繼續使用,躲過了拆除的命運,值得前去踏查巡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