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墅橋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圖/黃筱婷
造型簡約的太平橋。圖/黃筱婷
文/黃筱婷
蘇州老城區的不遠處,有座歷史悠久的蠡墅老街。河道把老街分成了上塘街及下塘街兩部分,周邊有灰色牆面的民宅,不同造型的老橋橫跨在河上,橋邊則聳立著許多苦楝樹。
春秋時期,范蠡跟隨戰敗的越王勾踐來到吳國,成為吳王夫差的奴僕,只為一雪亡國之恥。經過三年臥薪嘗膽,勾踐終於實現復國大業,而范蠡可說是最重要的功臣。然而,他在幫助勾踐復國後,便隱姓埋名,以「鴟夷子皮」之名遊歷至齊國,過起了隱居生活。據說,所居地就是現今的蠡墅老街,也是「蠡墅」之名的由來。
蠡墅相當靠近蘇州城,雲集的商賈也帶動了當地商業活動的興盛。明清時期,蠡墅還有著名的「四大家族」,也就是王、陸、徐、馮四大商賈之家,皆是因經商致富,在蠡墅都有各自的華美宅邸。
此外,刺繡與釀酒也是蠡墅深具品質且廣受歡迎的行業。傳說,吳王夫差曾將蠡墅的繡女請進宮,刺繡採蓮圖與鴛鴦交頸嬉水圖等,由此可知此地繡女技藝之精湛。
蠡墅老街的水道上共有四座古橋,從東向西依序為蠡墅橋、太平橋、須茂橋、永興橋。其中,以花崗石砌成的蠡墅橋,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不但是連結上塘與下塘的主要橋梁,造型也是老街古橋中最為獨特的,橋梁兩側各有兩隻石刻獅子。
蠡墅老街,是江南水鄉中極為安靜的一處所在。夏季到訪此處,水道被古樹映成了一片綠意,石板路的縫隙中也長出青綠色的小草。站在橋面上望著蠡墅老街,想像自己在苦楝開花的時節到訪,那開滿淡紫色花朵的老樹,想必將為春日的老街增色不少。